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赓续历史文脉 谱写时代华章 推动牛河梁红山文化走向世界
2024年09月23日
字数:1,486
版次:05

于天敏 辽宁省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




  今年是红山文化命名70周年。作为新石器时代晚期红山文化的典型代表,辽宁朝阳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先后于2006年、2012年两次列入重设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牛河梁红山文化具有诸多“原创性”、进步性,是中华文化发展脉络中的主干根系,是中华文明重要源头。
  一、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考古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
  近年来,在国家文物局、中国社科院的大力支持和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红山文化考古发掘和研究持续取得突破性进展。2017年启动的红山文化遗存考古调查,已经调查红山文化遗址约500处,其中400余处为新发现,很大程度填补了区域内红山文化遗存空白,也为全面了解红山文化内涵、聚落规模、分布范围、聚落变迁、发展进程提供了翔实的材料,尤其是牛河梁遗址第一地点2号建筑址,经过几年科学、有序、严谨的持续考古发掘,取得重大进展。2023年正式启动了为期5年的新一轮红山文化考古专项调查,范围将越过医巫闾山拓展至辽河流域。牛河梁遗址处于红山文化的高峰期。除了女神庙、祭坛与积石冢、玉器与彩陶外,牛河梁遗址已具有按南北中轴线分布的“北庙南坛”布局。特别是“第一地点——由9座台基构成的大型台基建筑群”给出了这里开启古国时代的确凿证据。2023年12月9日,国家文物局发布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第五阶段成果—红山文化和牛河梁遗址在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的位置被进一步明确:从距今约5800年开始,中华文明起源进入了加速阶段,划分为古国时代和王朝时代两个时代,古国时代第一阶段以西辽河流域的牛河梁遗址为代表。牛河梁遗址填补了中华文明史1000多年的空白,也在人类文明溯源历史上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二、红山文化呈现出中华文明五大突出特性
  红山文化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演进的开端,所展示的特征展现了中华文明的五大突出特性,为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贡献了重要的精神内核。一是展现了突出的连续性。二是展现了突出的创新性。三是展现了突出的统一性。四是展现了突出的包容性。五是展示了突出的和平性。
  三、持续加大保护、阐释、宣传力度,更好发挥红山文化在中华文明起源形成中的支撑作用
  一是进一步提升红山文化遗址保护管理水平,推动城乡建设规划与遗址保护规划的衔接融合,修订或制定专门针对红山文化遗址保护的地方性法规或规章。二是在国家文物局、中国社科院的指导和支持下,调动各方面资源力量,研究和完善申遗策略,增进同国内外文化遗产组织、研究机构及顶尖专家的沟通协作,主动参与全球文化遗产保护研讨会议及国家合作交流,通过媒体、教育项目、文化活动等形式,营造良好的申遗氛围,切实推动联合申遗工作。三是组织多学科力量合力攻关,运用数字技术赋能考古研究和文物保护,推进数字化研究,建立红山文化数据库,构建智能化的遗址检测预警平台,提高保护工作的精准度和覆盖率。四是实施红山文化展览展示提升工程,让更多的群众更方便地走近红山、了解红山,推动文化遗产教育走进日常生活,形成浓厚文化传承氛围,制定和实施红山文化宣传计划,完善红山文化博物馆展览内容,开展考古研究科普工作,积极推动红山文化主题艺术创作,推动红山文化进(乡村)社区,让红山文化走出深山,走进万家。五是加快打造红山文化品牌,持续叫响“文明发端地古国牛河梁”品牌形象,不断拓展红山文化研究视野,建立红山文化的时空分析框架,加强源流、文化谱系及社会发展机制的研究交流,持续挖掘红山文化丰富内涵,全面剖析红山文化的综合特征,揭示中华文明起源标志,进一步回答好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基本图景、内在机制以及红山文明演进路径等重大问题,总结中华文明发展规律,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命力,促进创造性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