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弘扬民族文化创造时代精品
2024年09月23日
字数:1,437
版次:05

何 鄂 甘肃何鄂雕塑院院长



  

我是被灿烂文明唤醒的


  1962年,命运把我带到敦煌莫高窟,在洞窟里,我临摹着各个时代古人创造的彩塑精品。让我终生难忘的是第二次进洞窟临摹时,对唐代194窟南北两尊天王比对中有了意外的发现,两身天王相距3米,动态姿势几乎一模一样,从先看到细节处理有2、3处不同,一气找下去,竟然发现了13处不一样,当时激动得好像差一点就触摸到古代工匠的心跳了,接着又对194窟与328窟两个唐代整铺彩塑氛围研究。最后得出结论:古代匠师是在题材、内容、位置三个有限中进行创作的,匠师的不同创作个性,形成了洞窟与作品的独特性、唯一性。
  1979年,我只身走了48天,身上背着画夹、泥巴和石膏,先去夏河体验生活半个月,又走了长征路,一路采访,一路速写,最后去看大足石刻。在宝顶山我用素描将27米长的摩崖造像《牧牛图》画下来之后,突然想到在敦煌学到的考古研究中的排年法,立即将10个人物与10头牛分类排列在两张图上,出乎意料这一排列,竟然让我发现,在10个人物中,第一个人是正面的,第二个人是背面的,第三个人又是正面的,第四个人又是背面的,第五、六两个人并坐再次呈正面。再看10头牛,只有第一头牛隐约可见4条腿,其余的都是设计了山峦变化和牛的各种动态,或俯仰,或转弯,或伏卧,只表现了两条腿或3条腿。这一发现让我看到了古代大师不同寻常的艺术创造力,我认定古代雕塑家一定是把生命揉进自己的作品里去了。
  五千年灿烂文明就像大海,博大精深、无边无际,我只能说是深入到大海的一滴水中的发现、感动与收获。12年在敦煌的艺术熏陶,终于迎来了一次刻骨铭心的顿悟。
  上世纪80年代初,我正在西安电影制片厂为《丝路花雨》做敦煌彩塑道具,看到中日建交10周年一本《敦煌壁画展》图册,刊登了我临摹的4件彩塑,写有“何鄂摹制”,非常奇怪,就在这一刻,仿佛冥冥之中给了我一个指点,我想:我能临摹,只要是美院毕业的学生都能临摹,我们的儿女、孙子、世世代代还可以临摹,但这个光辉永远是前人的创造!想到这里,竟然产生了对自己的极度不满,我问责自己:“你生活在这个时代,难道对周围的人和事没有一点点感动吗?”我终于被唤醒了,在对自己的极度不满中寻找着失落的自己,寻找着自己曾经的感动,寻找着自己的创造,最后走到了寻找这个时代的创造上。我明白了老祖宗留下的千千万万遗产上写满了密码,密码就是“创造”两个字,我破解了这个祖先留给我们人类文明的密码。从此,我清醒地知道自己该干什么,我决定把自己的后半生压在“创造”上。
  我深切地感受到历史文化:“他们静静地屹立在世界民族艺术之林,却以巨大的推动,呼唤着一个民族新的未来”。我们的文化自信,必须落足在文化使命担当上。灿烂文明六千年、七千年、八千年……谁来续写?我们!
 

将民族复兴融入自己的血脉

  我们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受益者,是新中国建成75年、改革开放40年成果的受益者,是人类智慧成果的受益者!我们能为国家、社会、人类做些什么呢?
  作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雕塑家,69年来我一直行走在中国雕塑大军的行列中,没有停止过脚步。我已88岁,但我依然手握雕塑刀创作着,爬上脚手架雕塑着。我把人生比作叶子,它曾经绿过,这就够了。我把人生比作春蚕,吃了一辈子桑叶,只为了吐丝!我把人生比作一滴水,我希望我这滴水能融入历史长河,用什么办法去融入呢?用最好的雕塑作品,我能够奉献给时代的唯有雕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需要我们每个中华儿女融入自己血脉的追求。让我们把握好展现才华的人生机遇、时代机遇,让我们彼此友爱、彼此欣赏、携手共进、努力奋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