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古都美味话“银条”
2022年09月23日
字数:1,165
版次:04
  “叶绿花紫若腥草,解衣瘦体白如玉。安营扎寨西亳邑,烹来鲜味笙歌起。”在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古都偃师,有一种独特的珍稀美味——“银条”,著名的“洛阳水席”上也常有它的身影。
  “银条”又叫地参、地灵、草石蚕、地蚕子,食用部分为埋在泥土下的根茎,是一种既能凉拌,亦可配其它荤、素菜一起炒食的菜类。它的外形晶莹透亮、洁白如玉,条长笔直,无丝无筋,口感爽脆,是偃师的标志性特产,又被称为“世界奇菜”。此菜对生长环境极为挑剔,需要土地有水而不湿,有沙而不松,只在偃师伊洛河汇源之处的寺庄一带生长,故产量极低,有“白菜九畦,难抵银条一席”之说。
  偃师“银条”种植历史悠久。根据《偃师县志》记载,“银条”是商朝时期,宰相伊尹在首都西亳(今洛阳偃师区城关镇偃师商城遗址)南郊培育出的一种紫花绿叶高不过膝的根茎蔬菜,人们为了感谢伊尹称此菜为“尹条”。由于“尹条”的产量十分有限,所以价格很高。到了明朝中后期,偃师城郭周围庶民靠种植“尹条”,进贡于皇宫,换回很多银子,生活有了保障,于是改“尹条”为“银条”。
  “银条”是偃师人餐桌上标配的下饭菜,每年冬春季节和春节的餐桌上,都少不了它的存在。它的做法很简单,但对炊具有很高要求。它要求“锅净水宽,忌生防烂;喜姜莫葱,躲酱增酸。”取一把新鲜的“银条”,择去其中杂质,洗干净,掰成六、七公分长的小段,倒入烧开的沸水中,焯两分钟左右捞出过凉,放入两大勺白糖,浇上白醋,倒入切好的姜丝、红辣椒丝,加少许食盐、麻油拌匀,再点缀碧绿的香菜段,一盘酸甜爽脆、吸人胃口的凉拌菜就做好了。清白透亮,红、黄、绿、白相间,放凉后食之“咔嚓”有声,清新淡雅,风味独特,是解荤去油腻之佳品。忌放葱和酱油,以免破坏“银条”的清香和清白之貌。
  《中草药大辞典》《中华本草》及《中国蔬菜品种志》曾有记载,“银条”含有丰富的矿物质、纤维素、氨基酸,具有解酒清神、消腻利口、增进食欲、软化血管、降低血脂、改善血液循环等功效,同时还含有一种被世界食品医药界誉为“健康宝贝”和“超强双歧因子”的延缓衰老物质——水苏糖,故有诗赞曰:“状如腥草形若参,白皙细嫩稀世珍,解酒解热又养身,延缓衰老赛葛根。”
  1958年,周恩来总理到偃师寺庄视察,品尝“银条”后赞不绝口地说:“银条真是好菜哟!”1960年刘少奇主席到寺庄视察,寺庄人又用此菜招待了刘主席,刘主席风趣地说:“除了金条当属银条,好看又好吃!”偃师“银条”逐渐开始走向全国,登上了京城和各地酒店的餐桌,真是既入得了寻常百姓的厨房,又上得了各地厅堂!
  一城阅千年,一菜品春秋。当你的足迹踏上偃师这块古老又神奇的土地,在感受它厚重历史文化底蕴的同时,当舌尖上挥之不去的美味“银条”在你的唇齿间鲜活流动,你会发现人类无穷的智慧和生命的神奇,一如这块土地上的华夏子民,必定会伴随先民的足迹和智慧传承下去,红红火火,生生不息!(王军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