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纪录片《河西走廊》的故事
2024年09月23日
字数:1,403
版次:06

李东珅 北京伯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




  2013年,甘肃省委宣传部在甘肃省文联召集了一次座谈会,主题是“纪录片推动甘肃文化发展”。在这个座谈会上,我们提出了拍摄一部纪录片《河西走廊》的想法。在十一年前,纪录片比今天还要小众的情况下,这个想法的落地颇费周折,但这已经不重要了。对于今天依然有价值的,可能是当年的那些思考和行动。
  为什么是纪录片?对于一个创作者,纪录片是我探寻未知的手段;对于一个观众,纪录片是他了解未知的方式;而对于未知的好奇心,几乎是推动世界不断进步的原动力。
  纪录片可以满足人类的好奇心!这一点是电影和电视剧不具备的功能,为什么?因为纪录片的底层逻辑是真实。真实具有强大的传播到达率。怎么理解这句话?我们经常看到的影视产品有三类,包括广告在内的宣传片、电影电视剧为代表的剧情片、还有纪录片。观众在观看这三类产品是的心态是不一样的,看宣传片,观众的第一反应就是,这是来推介的,很难走心,所以宣传片要海量的投放,靠高频次的看见,让观众记住。影视剧,前提是优秀作品,观众会有强烈代入感,这种代入感转化为观众记忆的是角色以及角色的命运。纪录片,很特别,因为真实性,它先天就有一种知识属性。观看的时候,观众是类学习的心态,这种的心态,让纪录片信息传递效率极高。
  我认为纪录片是推动一个地方文化对外传播的最有效手段。用纪录片搭建地方文化的基础宣传平台,再辅以更具情感穿透力的优秀影视剧作品,或许大家可以尝试的地方文化宣推的策略。
  说回到《河西走廊》。在明确了纪录片的传播特性之后,我们就要考虑第二个问题,我们通过纪录片要传播什么信息?这张图,是我在那次发言时用的一页ppt,我列举了河西走廊可以拍摄历史人文纪录片的一些选题,这里所列的每一个题材,都堪称历史类纪录片的S级选题。他们既有传奇的故事,又有厚重的历史、还有耐人寻味的思考。
  但是当我们要把他们用一部纪录片串联在一起,就需要一个整体的想法。当年的甘肃省委宣传部部长是连辑,我特别要感谢连辑先生,他是《河西走廊》这部纪录片最重要的策划者和推动者。我记得有一天召开这个项目的研讨会,是晚上八点开始。他经常在晚上召集我们开创作研讨会,不是走走形式的专家发言,是真的开脑洞的讨论会。当时这个项目还没有定下来分集方案。那天会上,他忽然提出一个问题,“你们为什么要拍摄《河西走廊》”。这是一个从来没有想过的问题,为什么要拍,是为了河西走廊壮美的风景吗?是因为河西走廊拥有星罗棋布的国宝级历史遗迹吗?是,但又不完全是。那天的会就停在了这个问题上。几周以后,我们想明白了,这句被连辑先生提炼总结为“河西走廊关乎国家经略”的话,成为了纪录片《河西走廊》灵魂。围绕这句话,十集的分集逻辑、以及人物、故事选择顺势建立,选择不同历史时期,发生在河西走廊并对整个中国产生巨大影响的人和事,按时代顺序分集。这就是现在的纪录片《河西走廊》呈现出的影片结构。
  近两三年,经常有人问我,河西走廊这片土地的精神是什么?我想两个词,开放、包容。一部讲述这片土地的作品,也应该有这样的气质。河西走廊最为大家津津乐道的两点,风光摄影和音乐,都是与国际团队的合作成果。并不是崇洋媚外,我想表达的是当一部作品需要创新的时候,需要新的文化、新的想法来碰撞。创作没有一定之规,守正才能创新,不断创新才能守得住正。最后,我想用《河西走廊》当年的预告片来结束我今天的发言。要感谢大家的包容和厚爱,让这部纪录片再度引发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