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陇上非遗奇珍 ——永靖北乡“花儿
□ 翟文伟
2024年04月22日
字数:1,577
版次:03
  北乡“花儿”内容非常丰富。有传统的经千锤百炼而流传下来的歌词,也有触景生情、随口而出的即兴之作。传统的北乡“花儿”唱词中,以表现男女爱情和反抗封建婚姻制度为主题的最多、最生动。由于这类“花儿”产生得最早,流传的时间最长,在流传过程中经过众多的传唱者反复加工修改,数量多而质量高,是北乡“花儿”中的精品,历来为人们所喜爱。如歌唱赞美的北乡“花儿”唱词:“阴山阳山的山对山,好不过挡羊的草山;尕妹出来者门前站,活象是才开的牡丹”;“天上的星星星对星,天河口里的亮星”;又如歌唱追求的北乡“花儿”唱词:“大马上驮的是五彩的布,尕马上驮的是枣儿;尕妹妹好比梅花的树,阿哥是探梅的雀儿”。
  北乡“花儿”的内容,涉及了爱情生活的各个方面,朴实忠厚的北乡人在农作间隙,用“花儿”代言,寄情达意,借以抒发种种不同类型的情感。北乡“花儿”的内容也有富有特色的社会生活“花儿”。如北乡“花儿”唱词:“八坊里扎的是韩起功,干墙上钉钉子哩;麻眼睛不是吃粮的人,硬抓者顶名字哩”,这首“花儿”反映的是在1948年蒋马匪帮的统治下,韩起功抓兵连孤寡盲人也不放过的情形,揭露了马步芳统治西北给甘、青各地带来的灾难和造成的破坏。
  新中国成立后,北乡“花儿”被赋予新的内容,山间、地头、广场、茶园到处传唱,不仅搬上了舞台,还唱到了北京。内容中不仅有歌唱爱情,还出现了歌颂共产党、社会主义、民族团结、小康建设等新时代的内容。如北乡“花儿”唱词:“路是湾湾湾湾是路,大路上响铃铛哩;金黄的麦子翻波浪,麦浪们闪金光哩”;“青稞大麦啦煮酒哩,麦麸子拌两缸醋哩;小康的大路要走哩,人前头争一口气哩”;“高不过蓝天深不过海,俊不过太阳的光彩;幸福的大道共产党开,好不过开放的时代”;“太子山高来黄河水长,临夏是花儿的故乡;感谢习主席感谢党,领我们走上了小康”等等。
  在永靖,“花儿”歌手更是层出不穷,水平不断提高。1971年,青年“花儿”歌手张佩兰、杨培梅,被临夏州歌舞团选为专唱“花儿”的演员。1979年,回族花儿歌手李贵洲被省、州选调至北京演唱“花儿”,博得好评。1985年,在莲花山举办的全州“花儿”会大奖赛上,永靖花儿队荣获集体一等奖,李贵洲和汉族歌手刘莲梅等荣获男女独唱、对唱一等奖。1998年,永靖回族歌手李贵洲和汉族歌手姬正珠应新西兰惠灵顿国家艺术剧院邀请,在歌剧《路易·艾黎在中国》中担任中国“花儿”的独唱和领唱,并博得好评。近年来,涌现出的北乡花儿优秀歌手还有祁福录、司福莲、潘尚光、朱德云、魏登贤、罗进华等,这些歌手均以各自独特的风格,在全省、全国的民歌演唱中获得好评。
  北乡“花儿”也引起了国内外许多专家的关注。2002年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保护中国民间文化遗产2002年—2003年行动项目组专家先后深入到刘家峡和炳灵寺附近的王台镇塔坪村实地聆听了“花儿”歌手们优美的唱腔,并采录收集了大量的歌词和其他有关资料。2003年12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办事处编印的《中国少数民族无形文化遗产保护》一书出版,该书收录了永靖歌手李贵洲、孔尕扎、司福莲演唱的三首北乡“花儿”。2004年10月,永靖县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民歌考察采录地”。“花儿”登上了艺术的高山,望见了花儿的平川,从山野民间走向了世界。2009年9月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首都阿布扎比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甘肃花儿”与我国其他21项非遗项目一同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花儿”成为甘肃省第一个世界级“非遗”项目。这不仅是我们甘肃人的骄傲,也是“花儿”文化圈各族人民的荣耀。“花儿”申遗成功,为北乡“花儿”这株民间奇葩更加茁壮成长,更加繁荣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空间。我们衷心祝愿,北乡“花儿”这朵生长于黄河边的“野花”灿烂怒放,与祖国艺术大花园中的奇花异卉争芳斗妍。 (连载二·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