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打响全民族抗战第一枪——
奋起御侮的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
2023年04月03日
字数:2,290
版次:03

□黄宗慈


  1929年秋,太平洋国际学会在日本西京召开大会之前,以余日章为首的中国代表团在沈阳举行筹备会。1931年9月23日,筹备会主任阎宝航偕辽宁省商、工两会会长金哲忱、卢广绩等从沈阳设法逃出敌人虎口,抵达北平,次日即会同先已在平的高崇民、王化一等发起组织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简称为救国会),以“抵抗日人侵略,共谋收复失地,保护主权”为宗旨。救国会于9月27日正式成立,会址设于旧刑部街奉天会馆内。在北平的东北人士踊跃参加,入会者达400余人(会员不以东北人为限)。会员大会为最高权力机构,由会员大会选举执行委员会,由执行委员会推选常务委员;常务委员会下,设总务、军事、政治三部,各部设正部长一人、副部长二人,均由常务委员兼任。总务部正、副部长为卢广绩、高崇民,军事部正副部长为王化一、彭镇国、熊飞,政治部正、副部长为阎宝航、杜重远(杜在上海未到任,嗣推霍维周继任)。此外,还设有监察委员会及特种委员会,如军事及政治委员会等。
  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的组织成员,上层人物占少数,知识分子及青年学生占绝大多数。从党派来说,国民党如梅公任(又名梅佛光)、吴焕章、黄剑秋及“改组派”钱公来等,青年党如王捷侠、霍维周等都曾参加。中共地下党员和在党的影响下思想进步的青年,则有宋黎、张希尧、宁匡烈、张雅轩(现名为张金辉)等。阎宝航、卢广绩、王化一、车向忱等,则属于大多数的无党派。
  当时摆在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面前的紧急任务,是立即开展抗日宣传和组织人民抗日的武装斗争,以期唤起全国人民共起抗日,并对日寇进行破坏扰乱,以阻挠其进一步扩大对我国领土的侵略。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成立后,即以宣传工作及军事工作为中心,展开并推动了多方面的抗日活动。
  为了联络马占山、李杜,策动辽东救国军唐聚五、邓铁梅等部及沈阳、辽西的义勇军,救国会先后派车向忱、黄宇宙、宋黎、张雅轩、苗可秀、高鹏、纪廷榭、墦赓祺、魏兴华等及大批政工人员秘密出关,开展工作。在宣传工作方面,除了组织宣传队,沿平津、平汉等铁路线扩大宣传之外,又以北平、天津、上海为宣传重点地区,增派王化一、徐靖远等到平津各大学,阎宝航到南京、上海各地,报道“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抗日活动及东北义勇军奋起抗战的情形。
  为了训练出关抗日青年,曾组织学生军集中训练,为期两三个月。为了安置逃亡进关的东北青年学生,培养抗日的骨干力量,开办了东北学院(后改名东北中学)和东北难民子弟中学,以王化一、李梦兴分别担任校长。东北大学不久亦在北平复校。三校开学后,均加紧实施军事训练。言论机关则办有《救国旬刊》《复巢月刊》与《东北通讯》。为了安置抗日人员的眷属及逃亡关内、一时无法谋生的东北人民,设立了收容机关,名曰东北难民教养院。为了表彰为国捐躯的抗日烈士,设有昭义祠。以上种种措施,都以“打回老家、收复失地”为指导方针,各方配合,积极创造条件。
  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的组织与抗日活动,纯系东北民众出于爱国热情、民族义愤和愤于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自动自发起而保家卫国的行动,事前无张学良的授意批准。但是张学良在精神上和物质上都曾给予许多有力的支持,直到他被迫下野为止,如鼓励抗日将领,维持救国会同志生活,及发行爱国奖券,以接济义勇军和弥补救国会及东北中学的开支,即其事例。
  为了督促国民党政府实行抗日,救国会决定组织赴京请愿团。此时适逢国民党宁粤两方在上海举行和平会议,救国会乃于10月28日召开全体委员会议,请愿团先去沪向国民党和平会议请愿,再转回南京请愿。请愿的目的为:一、响应和平会议,促成统一政府;二、团结全国爱国力量,一致抗日;三、督请南京政府出兵收复东北失地。
  11月5日,请愿团大队齐集北平东车站,准备出发,路局受南京政府暗示,不给挂车。张学良为敷衍南京政府的面子,也表示劝阻,请愿团未予理采。南下列车行将开车,请愿群众纷纷卧轨,阻止开行。青年们大声疾呼,向乘车客人宣传南下请愿的重大意义,有的声泪俱下。全体乘客深受感动,自动让出列车,并有一部分人要求参加南下请愿。顿时,这一列客车变成了请愿专车,在车上车下欢声雷动之中,驶出了北平车站。
  11月7日早晨请愿团到达浦口,过江后,经在南京的东北群众协助,即时转搭沪宁列车去上海,当日深夜抵达上海南站。江问渔、陈立廷等多人代表上海市各爱国团体到站欢迎,并将请愿人员分别安置在中华职业学校、西成小学、上海中学、务本女中四处。
  和平会议已于请愿团到沪的前夕闭幕,因此,请愿团决定推出高崇民、卢广绩等为代表,会同原已在沪的阎宝航去会见胡汉民、汪精卫;请愿大队则由王化一率领在上海游行示威。汪精卫在接见代表时大谈其对国事的意见,滔滔不绝,但毫无要领。胡汉民接见时,则戒备森严,代表每人身后站着一个便农。胡汉民对张学良大肆非议,对东北的沦陷则谓“国之强弱不在疆土之大小”。一场激烈争辩之后,不欢而散。
  游行大队在倾盆大雨下,精神振奋,意气激昂,先绕行南市,然后闯入英租界。英租界当局出动大批武装英国军警拦阻,并排列水龙、机枪以示威吓。正在相持不下时,经上海各界人士出面劝阻,大队始转回南市,沿途高呼口号,散发传单,引起上海人民莫大的同情。
  11月10日,请愿团转回南京,住金陵大学的体育馆和礼堂的地板上。次晨,请愿团到国民党中央党部请愿,吴铁城、张继两人代表蒋介石向大家讲话,劝大家早日北返,不要受别人“煽动”,并说中央一定有办法等语。请愿团当场驳斥了他们所谓受别人煽动的说法。当时听说蒋介石躲在中央军校,于是,大队人马在激昂愤怒的情绪下,转赴中央军校。此时大雨滂沱,中饭未吃,请愿团冒着大雨,忍着饥饿,一口气赶到中央军校。蒋介石推延到下午三时半才出来接见。这时,天津学生请愿团也赶到参加。
  (连载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