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斯人立春风
2023年03月22日
字数:1,554
版次:04

□ 熊代厚


  春天来了,春天有多美好,姹紫嫣红,生机蓬勃,许多人春风得意,一日看尽长安花。
  但春天也是一个伤感的季节,一些人在历史的春天里低吟徘徊,沉郁顿挫。在春风里,斯人独立,慷慨悲歌。
  那一年的初春,杜甫44岁,他在前往长安的路上被叛军俘虏了,押解到被占领的长安。春风十里,现在尽荠麦青青,满目河山已如风飘絮,他身世浮沉像雨打之萍。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他实际上是一个一直活在冬天的人,经历了唐朝最黑暗的时代,他受苦、挨饿、目睹死亡,自己也差点被杀掉。
  春望,就是望春,他的心一直盼望着春天,向往春天。现在春天来了,可春风没有化雨,只有“花溅泪”,只有“鸟惊心”,连一封家书都没有。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他仍在春天里流浪,漫江碧透,清波荡漾,一只鸟,如一道白色的闪电掠过江面,那红艳的花,像燃烧着的火一般。
  可这无边的春色,反而增添了他无限伤感。岁月像一条河向前奔流,可他归期遥遥,前方在哪里?
  他立在这春风里,细数着流年,他的生命里还有多少个春天?家国的春天又在哪里?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他愁白了头,流干了泪。
  那一年的初春,王安石54岁。
  这个春天的傍晚,他因再次拜相,由南京的钟山经镇江过扬州,到东京汴梁赴任,来到瓜洲渡口。他举目四望,寒潮已经退去,冰河已经解开,春天悄然来临。
  他心情复杂,凭眺两岸的春景,诗由心生。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落笔于纸时,觉得这个“到”字不好,改成了“过”,仍不好,改成了“入”,又改成了“满”,改成了“来”、“至”、“临”等,几经反复,改成了“绿”。
  他为何把一个字反复修改?并不是要把诗写得多工整,而是他的心情太复杂。
  他最终选定“绿”,因为“绿”不但包含上面所有动词的功能,更是春天的主色调,写出了春风的精神,给人一种蓬勃的生命,一份饱满的希望,这才契合他当时的心情。
  春风又绿江南岸,这温暖的春风,驱散他心头的寒意。罢相之后又重新被召回,那就可以再次推行新法了,他的心里蓬勃着盎然的春色。
  这春风,既是自然界的春风,又是皇上给他的春风。春风浩荡,才有无边的绿色;皇恩浩荡,才能推进他伟大的改革。
  但片刻的欣喜之后,他又陷入一种深沉的担忧。第一次改革本来如火如荼,但因保守势力过于强大,他失败了,退居钟山。
  现在,虽然皇帝仍很信任自己,但自己的阵营已发生分裂了,力量上反不如从前,改革的胜算到底有多少?自己的结局到底如何?这一轮明月,何时能照着我回来?我还能回来吗?回到这隔了数重山的美丽钟山?
  历史验证了他的预感,他终究失败了。在一个秋天的傍晚,明月照着他回来了,不久便病死在钟山的半山园。
  对于太平时代的人,春天是欣喜的,迎接一个繁花似锦的世界,但1280年的春天,却映照着文天祥的悲欢离合,家国沉痛。
  这一年的春天,他45岁。
  43岁时,他在南岭召集残兵抗元,儿子和母亲因为相继病死。他志在战死,却被活捉。
  此后一年,他被迫以战俘身份目睹了南宋亡国的海厓之战,其战况惨烈,不仅没有动摇他,反而坚定了他殉国的意愿。
  忽必烈没有杀他,将他软禁起来,希望时间会软化他,然后人为我用。但文天祥没有答应。因为他知道自己投降意味着整个南宋人都是苟且偷安的奴隶,屈服于野蛮和暴力。
  东风新起,他被软禁在元朝京城大都。夕阳西下,他思念着家乡故国。
  无限斜阳故国愁,朔风吹马上幽州。
  天翻地覆三生劫,岁晚江空万里囚。
  天翻地覆,这四个字尤为沉痛。他抗元三年,一切付诸东流。
  春天如约而至,人间却面目全非,他行程万里,却是个囚徒。
  三年后,忽必烈终于失去了耐心,他问文天祥有什么愿望,文天祥说,求一死。
  1283年的春天,他被押往刑场。他立在春风里,高昂着头颅。
  生命定格在47岁,他的一片丹心留在春风里,照着汗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