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高台荣光万古存
2024年09月09日
字数:1,809
版次:Z0309_Print

钱国宏






  高台烈士陵园位于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境内。走进烈士陵园,迎面映入眼帘的是朱德总司令题写的“烈士陵园”四个大字。陵园正门背面,镌刻着郭沫若亲笔所题的“浩气长存”四个大字。正门南北两侧,分别坐落着烈士董振堂和杨克明的汉白玉雕像。
  进入大门,南北两侧各有一座三檐双层五角纪念亭,亭四周的板壁上是烈士诗抄、长征组画等屏幅。穿过由松柏、花圃夹道的百米水泥通道前行,便来到了烈士纪念堂。堂额“烈士纪念堂”是原红四方面将领、开国上将洪学智所题。堂前悬挂的几幅油画再现了西路军战士们同马步芳军浴血奋战的场面。堂内南北两侧,坐落着红五军军长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杨克明两位烈士的汉白玉半身雕像。纪念堂南北两侧分别是董振堂烈士纪念亭和杨克明烈士纪念亭。走出纪念堂,后面是中国工农红军四方面军第五军阵亡烈士公墓。
  纪念馆的负责人介绍,为了表现红西路军血战河西的悲壮历程,整个纪念馆的布局按照中轴线从西向东依次排列,分别是通透式大门、仿高台城墙旧址的园艺景观、“血战高台”英雄群雕、纪念碑、阵亡烈士公墓、浮雕墙、纪念馆等,并保留了烈士陵园原有的一些建筑。
  西路军烈士纪念碑位于纪念馆的中心位置。整座碑仿造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造型设计,高29.37米,由碑身、碑座、基座三部分组成。碑身正面最上方是花岗岩浮雕——中国共产党党徽,象征红西路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碑上刻有徐向前元帅的题词“西路军牺牲烈士的精神永垂史册”和悼念铭文。
  纪念馆整体呈烽火台造型,根据红西路军作战计划和战斗历程,馆内以“理想高于天、热血铸祁连”为主题,布设了“序厅”“西渡黄河,执行宁夏计划”“建立永昌、山丹根据地,策应河东红军”“血战高台、临泽”“石窝分兵,余部进疆”“全力营救,保存火种”“忠心耿耿,铁骨铮铮”“光照千秋,永载史册”等展厅和1个影视厅等,采用现代与传统相结合的陈展方式,全方位地介绍了西路军征战河西的重要史实。馆内还收藏、展陈着200多件当年西路军将士用过的物品:董振堂和杨克明用过的书箱,红军将士用过的海螺号、马褥子、褡裢、砂锅、被单、皮衣、竖柜等革命文物。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于甘肃会宁胜利会师后,红五军、红九军、红三十军两万多人奉命组成“西路军”,从靖远虎豹口渡黄河,经景泰、永昌、山丹,于12月下旬到达张掖一带。1936年的最后一天,红五军军长董振堂和政治部主任杨克明率领红五军进入临泽县城。1937年元旦拂晓,红五军军长董振堂率3千将士攻克高台城,建立了县苏维埃政府。就在红三十军进驻倪家营、红九军攻占沙河一线,红五军攻占高台之际,西路军接到中央军委“时局复杂,西路军就地待命,开展创建根据地”的指示。此时,在一条山、古浪、四十里堡受西路军重大打击的敌军又集结其100师、骑五师等正规军2万余人,并调集青海湟中、湟源、循化、化隆、大通、祁连、乐都、同仁和甘肃武威、张掖、酒泉等地的20多个团,共6万余人,兵分两路向红西路军扑来。
  敌人用部分兵力切断高台、临泽的联系,并分割包围、钳制沙河、倪家营主力,集中马彪、马朴、韩起禄、韩三成四个骑兵旅和炮兵团、特务团以及大通陈嘉禾民团、马德胜民团、马兆瑞民团等计2万余兵力,全力围攻红五军。从1937年1月12日起,敌人采取拉大网分层逐渐收缩包围圈的办法向高台城逼近。
  高台县城东西两面各有一座高于城墙的小庙,居高临下,俯瞰高台县城。红五军扼守两处制高点,筑碉堡以拱卫全城:西北角上的碉堡由三十九团的一个加强排防守,东关外的大碉堡由四十五团的一个连防守。1月15日,敌人两个营在炮火掩护下,向财神楼连续发动进攻,我军将士用机枪、步枪、手榴弹和石块,不断打退敌人的进攻。激烈的战斗持续了四天,我军歼敌600多人。但红五军也伤亡巨大,且弹药将尽。1月20日晨,敌人集中全部兵力,用人海战术四面硬拼攻城,红五军将士们用刺刀、枪托拼杀,打退了敌人的一次又一次进攻。20日,下午四五时,高台城陷落:除个别人员突围外,军长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杨克明、十三师师长叶崇本、参谋长刘培基以下3千余人全部壮烈牺牲。
  1938年,党中央在延安召开了追悼大会,毛泽东主席满怀深情地称赞董振堂同志为“坚决革命的同志”。朱德同志为烈士题词:“伟大革命先驱的事迹和英名将永远留在人民的记忆里。”叶剑英元帅赋诗:“英雄战死错路上,今日独怀董振堂。悬眼城楼惊世换,高台为你著荣光。”用以专门纪念董振堂和红五军牺牲的将士们。2009年9月14日,董振堂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