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传承中华文化 讲好中国故事
2024年05月27日
字数:1,447
版次:03

郑炳林 兰州大学萃英学者一级教授,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所长


  2019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敦煌研究院座谈时指出,研究和弘扬敦煌文化,既要深入挖掘敦煌文化和历史遗存背后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要揭示蕴含其中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和文化自信,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精神支撑。这一重要讲话对敦煌文化保护和敦煌学研究提出了具体要求和重要指示,也对在国际舞台上讲好中国故事作出了明确指示。因此,必须推动中国文化的世界表达,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从而增强中国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一是进一步强化对历史文献的研究。强化历史文献研究是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贡献的有力载体。敦煌藏经洞中收藏有5万余卷六朝、隋、唐及宋代的写本,内容涉及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军事、历史、哲学、宗教、文化、民族、语言、文字、科学技术,还有很多少数民族文字文献,研究空间浩瀚无比。应该从国家层面加大对出土历史文献的整理研究,让千年前的文献重见天日,不断梳理出藏于字里行间的无数个中华优秀文化因子、使其活起来,从而更好地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二是进一步做好出土文物和遗址的研究阐释工作。“将埋藏于地下的古代遗存发掘出土,将尘封的历史揭示出来,将对它们的解读和认识转化为新的历史知识。”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指出,“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习近平总书记对此提出明确要求:考古学界要会同经济、法律、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科技、医学等领域研究人员,做好出土文物和遗址的研究阐释工作,把我国文明起源和发展以及对人类的重大贡献更加清晰、更加全面地呈现出来,让世界更好地认知中国。
  三是进一步探索多学科交叉研究方法。敦煌学研究要与目前兴起的吐鲁番文献学、藏学、西夏学等相关学科交叉借鉴,要通过利用敦煌、西域出土文物与传统历史文献,研究敦煌、西域地区的历史文明及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将西北边陲与内地文化交融互动的历史轨迹清晰地展现出来,推进以敦煌学为基础和串联的多学科融合研究,多措并举建立敦煌学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加强不同学科文化的交流互动,讲好文物里的中国故事。
  四是进一步服务共建“一带一路”,提升学术研究水平。要将敦煌学研究放在丝绸之路中西文明交流互动,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在敦煌、西域的影响这一宏观历史背景中,进一步扩展内涵、拓宽领域,取得新进展与新突破,提升学术研究水平,弘扬祖国优秀文化遗产,牢牢掌握中国学者在敦煌学研究的话语权,在国际舞台上发出中国的声音,在新时代构建学科体系方面贡献力量。
  五是进一步加大国际间交流合作。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中华文化既蕴含着协和万邦、天下大同的丰富思想,又具有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优良传统。要通过数字化、信息化等高技术手段,推动流散海外的敦煌遗书等文物的数字化回归,实现敦煌文化艺术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数字化共享。要引导支持各国学者讲好敦煌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六是进一步依靠智慧的内容创造和多样互动的传播手段,“以讲代说”讲好中国故事。在国际舞台讲述中国故事,需要“以讲代说”,用讲故事的方式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和力和感染力。要向世界讲好敦煌文化,需要运用海外受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载体、话题等元素充分挖掘敦煌文化蕴藏的中国故事,让敦煌文化生活化、生动化、具体化,使海外受众在“润物细无声”中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