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中国工农红军 第一份铅印军报《浪花》
2024年04月08日
字数:1,256
版次:03

韦耀武




  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古田会议纪念馆收藏着一件珍贵的文物——1929年7月27日红四军政治部编印的《浪花》报创刊号(第一期),这是中国工农红军最早创办的第一份铅印军报。
  1929年1月,为了打破湘赣两省国民党军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毛泽东、朱德、陈毅率领红四军主力离开井冈山向赣南闽西进军。在当地党组织和地方武装的紧密配合下,红军经过了半年的艰苦转战,成功消灭了福建省防军第一混成旅陈国辉等部,初步形成了以龙岩、永定、上杭三县为中心的闽西革命根据地。
  为了配合红四军的武装斗争,全面实现红四军前委在“闽西及龙岩、永定、连城、上杭、汀州、武平六县的游击计划”,广泛宣传党和红军的政策,扩大政治影响,红四军政治部决定利用从敌人手中缴获的印刷机器创办《浪花》报。
  当时,长汀和龙岩手工业比较发达,红四军政治部主任李任予,将《浪花》报的印刷任务交给了以印刷为掩护,长汀早期地下党员毛钟鸣及其兄长毛焕章所创办的毛铭新印刷所。接到任务后,毛钟鸣决定采用闽西特有的玉扣纸印刷《浪花》报。玉扣纸纸质薄韧,用糨糊粘贴在粉墙上不易撕毁;同时采用铅印技术,虽然铅印比较费时,但是不会像油印那样因渗油而模糊,并且易于保存。
  1929年7月27日,《浪花》报(创刊号)终于面世了。《浪花》报采用黑色单面铅印,四开二版。创刊号设有发刊词、特讯、短评等栏目。“发刊词”阐明了红四军政治部创办该报纸的宗旨是“唤起被压迫阶级和弱者”“用他全身的力效力于他的主人——被压迫阶级”。“发刊词”以简洁的文字揭露包藏祸心的反动统治者的罪恶行径,揭露了反动军阀到处征收苛捐杂税、反革命党到处屠杀爱国青年、土豪劣绅极端剥削贫民的罪行。
  “短评”文中用许多事实,客观分析了“汪派”、改组派、“冯派”“张发奎部”等国民党内部各大派系与蒋介石之间的矛盾,证明当时蒋介石只是形式上统一中国,以及新军阀之间混战的必然性。
  “特讯”以漫画“灯光照耀”为头,暗示了共产党、苏维埃政府的政策,就像一盏明灯照亮广大贫苦群众的生活。内容刊载了龙岩县革命委员会制定的农村政策,全面阐述了苏维埃政府的分田政策和夏收条例。
  《浪花》报文字通俗易懂,成为当时红军重要的宣传工具和政治喉舌。红四军宣传员们在四处刷写革命标语的同时,也把一张张《浪花》报广为张贴。其中一份《浪花》报创刊号历经几十年风吹日晒、战火洗礼、世事变迁后,竟然奇迹般地留存了下来。1985年7月,这份报纸被发现于龙岩市漳平市双洋镇(原宁洋县城)土地庙的内墙上。当时这份报纸已无法从土墙上剥离下来,为保存这份珍贵的原始样报,古田会议纪念馆的李瑞川、巫细珍、丁和隆、赖宗健等人,将报纸连同土墙一起切割下来,然后把这件重达200多公斤的红色文物运回了纪念馆。后经福建省文物鉴定组鉴定,其为国家二级文物。
  这份报纸版面虽然已经破损,字样模糊,但是右侧仍然可以看出“浪花”“一九二九”的字样。
  《浪花》报作为现存正式出版的最早的工农红军铅印军报,在党的新闻报刊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为人们研究红四军的历史、红四军的宣传工作以及中共早期的土地政策等,提供了重要的史料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