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中年再读李商隐
2023年10月30日
字数:1,067
版次:04

和智楣


  独在异乡,客居高原小镇的山间小舍,深秋夜雨缠绵时,总会翻出李商隐的诗,轻轻诵读。尤其喜欢那首《雨夜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记得上中学时,少年不知愁滋味,紧张的学习间隙,常会偷读一些课本里没有的诗词,只为闲时,炫耀自己的“博学”。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年纪,初次读到李商隐的《雨夜寄北》,竟没能读出离人客居异乡的怅然,反倒私下里给那种独自离家远行的孤单氛围,描绘了几笔属于青春的浪漫色彩,心生艳羡,憧憬着那种形单影只的萧瑟意味,一心只想漂泊远方。
  后来,真的离家走向了远方。上大学后,青春蓬勃的日子,曾经辗转去过很多陌生的地方。一个人,无牵无挂,背上行囊,只管往前走,一颗心只专注于远方,只望向远方。一路上,那些经历过的聚散与离别,擦肩而过的期盼和等待,全都不能羁绊住青春迫切想要远行的步伐。仿佛只有在远方,才能找寻到幸福,找寻到生活的答案。
  然而,时光流逝,不知不觉,青春便浓绿不再,人生染满柿红。转眼人到中年,青春的脚步渐行渐远,对家的渴望像是蛰伏了一个冬天的生命一点点复苏,我不再独自远行,拥有了平淡琐碎的烟火生活。年近不惑时,再次站在中年的路口回望来路,身上早已渐失少年时不管不顾、一心向前的心境。年纪越大,牵挂越多,那些对远方的渴望日益消逝,对离别的畏惧如野草在心头疯长蔓延。
  尤其是秋凉乍起,万物萧瑟时节,如果独在异乡,又恰逢夜雨缠绵滴沥,心头往往会笼罩上一层清凉而孤单的色彩。彼情彼景,最容易惹起绵长怅然的思乡之情。此时,再读李商隐的《雨夜寄北》,对已年近不惑却不得不再次独自离乡背井,简单收拾行囊,匆匆惜别妻儿亲友,辗转踏上漂泊寄居生活的他,有了感同身受的怜惜。
  千年前,巴蜀一带,重峦叠嶂,秋雨蒙蒙。一场又一场的夜雨,令那个寄人篱下的李商隐,辗转反侧,迟迟难以入睡。那一夜,经年的仕途不顺,长久与亲人的两地分离,天涯飘零的孤单寂寞,如同涨满秋池的秋水,一点点将孤独的李商隐缓缓淹没,让他经历了一场人生最漫长的秋雨。
  想来,人到中年,每个人都会在异乡,独自经历一场秋日冰凉的夜雨。人静夜深,起床披衣,点亮西窗红烛,就着昏黄的烛光,一笔一画地写下自己的离愁。听着清秋夜雨缠绵无尽的滴沥,品尝着漫漫长夜,归思难收,归期无定,归梦不宜,那种跃然纸上的思乡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已不可抑制。
  那夜,在李商隐的笔下,巴山夜雨是绵长而又深沉的乡愁。同样的,在每一个离人的心头,那浸着秋雨的字里行间,弥漫着的都是浓得散也散不开的,对相聚时与亲人两两相望的眼眸中,泛出喜悦泪光的,无限渴望与殷切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