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1941,中国首次 日全食观测在临洮
2023年06月26日
字数:1,480
版次:Z0326_Print

张育麟


  第二天下午,大家费了好大功夫才把汽车拖到修理厂。技师查出大小毛病二十多处。关键是引擎坏了。引擎是发动机的关键,发动机则是汽车的心脏。厂长闫少群说,由于引擎坏掉要翻模铸造,最少需要20天。大家一听,全都傻眼了。
  褒城是陕西西部的一个小县(解放后并入勉县),当时正好处在日全食带内。张钰哲双管齐下,一面请中央研究院联系油矿局派车接应,一面给修理厂的工人放有关日食的电影。消息传出,县城百姓和百里外的群众全都赶来,连放三天。工人们看了电影,加班加点,不到七天就修好了汽车。
  8月3日下午,观测队离开褒城。出城不远,迎面驶来一辆汽车。这正是油矿局派来接应他们的。观测队员将观测设备搬到油矿局的汽车上,经略阳进入甘肃地界。
  甘肃的路况不比陕西境内好多少。在崎岖的山道上他们跋涉了两天,眼看快到天水了,突然发现天水城上空烟尘缭绕,正当大家争论不定的时候,突然从路边奔出一个青年,手拿步枪,喝令大家不许前行,说前面有日机空袭警报。大家立刻将汽车停在树林底下,人员潜伏在密林深处。两三个小时过后,日寇飞机才远去。
  离开天水,一路草木稀疏,黄土裸露,队员们不免有些凄凉之感。直到8月7日近午,发现左前方数百米之外有一列蜿蜒苍翠的山峦,司机说,这座山叫皋兰山,山下的城市就是兰州城。
  兰州是控驭西北的军事重镇,被誉为“金城汤池”。抗战时期为国民政府第八战区司令部和甘肃省政府所在地。张钰哲和队友们首先来到甘肃科学教育馆(即今甘肃省博物馆的前身)。在这里,他们会见了科学馆馆长、著名化学家袁翰青和刚从成都飞抵兰州的高鲁先生。第二天观测队拜会了省政府主席谷正伦。谷正伦告诉观测队,接到中央研究院的公函以后,省民政厅和教育厅立即严令临洮县政府,认真做好观测队的接待工作,请观测队放心。
  1941年8月10日,观测队翻过七道梁,逆洮河南上,抵达临洮。从昆明到临洮,历时42天,全程3200公里的征程,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临洮,这座两千多年的古城,自从公元前280年秦昭王设置陇西郡以来,一直为郡、路、州、军、府所在地,始终以文化发达而著称。此时的临洮正以崇尚现代科学的姿态,欢迎远道而来的科学家。
  张钰哲在《日全食观测报告》中说:“临洮县府对于观测队的协助和招待无微不至。”朱门县长为观测队选择了最好的旅馆和酒店,每天派专人送来饭菜,并派警察盘查过往人员,防止汉奸特务破坏;西北步兵学校送来一架手摇发电机和10匹军马备用;能工巧匠赶制木架平台,供观测队放置仪器。
  观测队始料未及的是,在距兰州100公里的临洮县城,每天还要躲避日军飞机的轰炸。据《中央日报》报道,观测队在临洮的40天遇到了25次空袭。亲历者陈宗妫回忆:“最严重的一次是在8月底,那天三架轰炸机盘旋在我们上空,投下20多枚炸弹。空袭过后,我第一个跑出去,看到放置仪器的大箱子安然无恙,心中的石头才落地。”
  为了避免日机轰炸和城内街市声音嘈杂,张钰哲决定将观测点设在城东一里的岳麓山泰山庙广场。随着时间的临近,最让观测队担心的是,在临洮的40天里阴雨天气多达半数,尤其是日期临近的七、八天不见一丝太阳,张钰哲不得不将唯一的希望寄托在飞机上,只有凌空观测。
  正在兰州作日食讲解的中国天文学会会长、日食观测委员会秘书长高鲁,通过第八战区司令长官朱绍良给重庆发报,请当局派飞机支援日食观测。
  在抗战最紧张的情况下,将作战飞机用于观测日食,这未免太奢侈了。据《环球飞行》主编王宁生介绍:“1941年初的时候,我们中国人用于作战的飞机只有65架。”北京天文馆馆长朱进说:“按照一般的考虑,如果真的遇到类似情况,这事儿肯定就取消了。虽然说科学研究很重要,但是再重要也不至于动军用飞机。” (连载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