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中共创办的 第一所女子学校
2023年04月24日
字数:1,440
版次:06

□周文洋


  1921年7月,中共“一大”决议提出“应建立工人学校,提高工人的觉悟,还应成立工会,教育工人,使他们实现共产党的思想。”等主张。
  当时,上海党组织认为,浦江两岸纺织、丝纱、服装工厂林立,有大批女工,她们受不平等社会制度歧视,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缺乏思想觉悟和自立意识,应将组织、领导女工解放运动作为“工运”重点。
  陈独秀、李达等党的领导人经商议,决定创办一所平民女子学校,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贯彻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让劳动妇女在掌握文化知识的同时,解放思想、提升觉悟、参加社会活动,投身革命实践。
  1921年12月,上海《妇女声》报和《民国日报》刊登了一则“上海平民女子学校(以下简称“女校”)”招生广告,“本校是我们女子自己创办的学校,专在造就一班有觉悟而无力求学的女子,使其得谋生工具,养成自立精神。”
  由于当时中国共产党处于秘密活动状态,“女校”以“中华女界联合会”名义创办,于1922年2月20日挂牌,由中共中央负责宣传工作的李达任校长。
  当时,“女校”共招收学员30余名,有工厂女工、公司职员、农村青年、高中学生等,大家虽出身、文化、年龄各异,但有一个共同的理想:追求真理、渴望进步、向往革命。
  学员被划为初、高级两班,分别开设语文、数学、英语、经济、社会学等课程。除常规授课,还定期邀请中共负责人陈独秀、恽代英、施存统、陈望道等人作有关“反帝反封建、开展工人运动、争取妇女解放”等内容的专题报告、时事讲演等。张太雷、刘少奇从苏联回国,也应邀来“女校”演讲,介绍俄国十月革命和社会状况,极大拓宽了学员视野,提升了思想觉悟。
  “女校”还特别注重发动学员投身社会实践,参加革命活动,培养她们“自尊自信”精神,锻炼“自立自强”胆识。学员们经常深入到女工较多的纺织厂、丝绸厂贴标语、发传单、了解工人生活状况,向姐妹们宣传反剥削、反压迫等革命道理。
  1922年,杨树浦日华纱厂工人举行大罢工,“女校”组织学生在南京路、四马路等地募捐,支援工人运动。同年3月举行的追悼黄爱、庞人铨烈士大会;5月举行的马克思诞辰大会;10月举行的纪念俄国十月革命成功五周年纪念大会等重大活动,“女校”学员都全体参加。
  “女校”的创办,一批进步女性得到马列主义熏陶,接受先进思想教育,参加社会革命实践,为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培养出一批优秀的妇女人才,从以下几位学员就可窥“女校”学员的巾帼风采。
  丁玲,走出“女校”后考入上海大学,1928年发表成名作《莎菲女士的日记》,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到达延安,任文艺协会主任。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等职。
  王一知,“女校”高级班学员,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1月跟随党中央机关迁居北京,在中央妇委工作。后来长期从事党的教育工作。上海解放后,任吴淞中学校长。
  王剑虹,“女校”学员,1921年9月任“中华女界联合会”委员,编辑中共创办的第一份妇女杂志《妇女声》,致力于宣传马克思主义,组织、领导妇女解放斗争和工人运动。
  钱希均,童养媳出身,进入“女校”后,文化水平、思想觉悟得到迅速提高,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参加长征。曾任中央出版部发行科长、顺直省委组织部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任第四、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另外还有王会悟、黄玉衡、张怀德、秦德君等一批优秀学员,都为中国革命和人民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女校”虽只开办了短短的8个月,但意义重大,展现出中国共产党对工人运动的引领与支持,对劳动妇女摆脱封建束缚,实现自由独立、争取社会地位的重视和关怀,在中国共产党教育史和工人运动、妇女运动史上都留下了光辉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