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一幅别样的文化盛景
——读《脉动中国:许纪霖的50堂传统文化课》
2023年03月27日
字数:1,521
版次:04
 

钟芳


  当今时代,社会越是飞速发展,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喜爱越是深入持久。对此,著名学者许纪霖把它解读为,现代化的发展可以为人们提供高度的物质文明,却无法深入内心,纾解人们的心灵困惑。只有文化,特别是传统经典的文化,才能真正触及灵魂世界,予人以长久的精神慰藉。
  怀揣这样的认知,春暖花开的2021年三月,许纪霖的新著《脉动中国:许纪霖的50堂传统文化课》应运而生了。50堂生动有趣的人文课,通过发掘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勾勒出一幅别样的中国文化盛景。从纵向的时间脉络而言,它讲中国文化的过去、现代和将来。从横向的空间结构而言,提供了一个打通千年历史、站在高处俯瞰中国文化的系统性框架,揭示出中国人的道德心灵秩序和社会政治秩序。
  全书从寻找中国文化的源头起笔,依次讲解了中国文化的核心结构、互补结构、信仰结构、政治结构、社会结构、总体结构,最后落笔于中国文化的未来在哪里。既讲述了中国文化的核心思想儒家学说的精深要义,又以宏阔的笔法,诠释了道家、法家、墨家与儒家理论相融相生的关系。从中,既能一窥中国人的心灵追求和精神蝶
  探访中国人的精神家园,跋涉中国文化的文明高地,不妨走进许纪霖的课堂,在充满温情敬意的《脉动中国》中,去感受那份历史与文化、文明与互动的琴瑟和鸣,从中你会看到一个更加自信的中国。在探求中国文化源与流的过程中,许纪霖发现中国文化一方面是普世的,是人类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全人类的意识。另一方面,又保持着相对的独立性,显示出很强的文化主体性意识。中国文化开枝散叶所孕育出的中华文明,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四大文明之一,而且是唯一延续至今的人类文明。千年的风霜雨雪,千年的沧桑流变,中国文化先后历经先秦的百家争鸣、西汉的独尊儒术、宋明的理学阶段,每一个时期都可谓自成风景,包蕴着丰富的思想内涵,从而奠定了中国文化长久不衰的理论根基。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是华夏民族的思想之源、智慧之泉。孔子推崇的“仁礼、忠恕”,孟子倡导的“民本、仁政”,汉代董仲舒提出的“三纲五常”,朱熹主张的“义理”、王阳明践行的“心学”等一系列学说,涵盖治国理政、社会伦理、知行合一、修身养性等诸多方面,鲜明地体现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一整套思想,堪称一代代中国人与世界、与他人、与自身和谐相处的精神法宝。循着高耸入云的中华文脉,许纪霖清晰地洞悉到中国文化的价值所在,他在书中写道“儒家是中国人的生命本色”。孔子教会了我们积极进取,但世事无常,庄子又以异常的清醒,教谕人们退一步海阔天空,追求心灵的自由。最后,他归结说:“几千年来,一个孔子,一个庄子,构成了中国人心灵的两面,既有积极奋斗的一面,又有洒脱潇洒的另一面。儒道互补,是中国人精神世界的秘密所在。”正是这种千年的智慧,孕育出中国文化历久弥新的精神品质。
  展望中国文化的未来之路,许纪霖将中国文化的勃兴,放置于整个中西方文明的交流互鉴中去考量,以此指明努力的方向。他说,“中国文明的希望,不在坚守,而在改造;不在因袭,而在创造。中国文明要复兴,要尽可能地开放,将中西文明融为一体。”可期的是,以开放的文明去引领我们的文化,中国文化必将迎来一个光明的未来。诠释中,他把这种高端地引领,形象地比喻为“调鸡尾酒”。并意味深长地说,这一切,除了勾兑的酒要好之外,还取决于我们的“调酒”水平。一言以蔽之,这种“调酒”,就是我们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过程,越是创意十足,自然越是风光无限。
  许纪霖曾云:“对中国文化的过去了解得越全面、越深刻,就越能理解中国的现实,把握民族的未来。”诚哉斯言,认识中国文化,不仅要贯穿古今,还要学会用系统性思维,去认真审视我们的文化传承。回望中借鉴,借鉴中弘扬,中华文化的参天大树必将会根深叶茂、万古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