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食堂里的那块小黑板
2023年03月01日
字数:1,566
版次:04

□ 潘璋荣


  20个世纪八十年代的第二年头,我有幸从小县城考到了省城大学。
  进大学后,最让我感到纠结的是大学食堂的小黑板——每餐的菜谱。它一开始就给我一种谜一般的感觉。譬如:“香干”?这是啥?后来掏钱一买,师傅打给我的是半干的豆腐。再如我们家乡话的“恰瓜”,到了大学食堂黑板上写的是“茄子”;我们乡里叫“线瓜”的,大学食堂黑板上写的是“丝瓜”……
  我们的几个食堂,中间是一堵约两米高的墙,将买饭菜的学生跟里面的厨房和师傅隔离开。墙上有三四个比我们的饭碗稍微大一点的一尺见方的长方形窗口,这是我们买饭菜的窗口。我们学生在小窗口外面排着队买饭菜,菜在里面我们是看不到的。我们掏出餐票将手伸进小窗口,给了卖饭菜的食堂师傅,按照菜谱的名称报上菜名。然后师傅接过餐票和我们手中的碗,到里面给我们打好饭菜,再从窗口递回给我们。我常常要接过碗子一看,才知道自己懵里懵懂报上的菜名到底对应的东西是什么。
  过了几个星期,黑板上的菜谱基本可以被我翻译成我们武冈的本地名称了。走进食堂买到菜时心里踏实了很多。因为这样可以避免买到自己不喜欢吃的菜和错过自己最喜欢吃的菜。想起来,这食堂的小黑板也算是我的小老师,是它教会了我很多菜肴名字的书面写法,因为过去我们虽然会叫很多菜名,其实到底如何写那些菜名,是并不切实知道的。当然,它也教会了我菜名是具有地方色彩的。
  一天中午我走进食堂,那个小黑板赫然出现“植物肉”这个菜名。我立马就又掉入了迷宫里。急忙问站在我后面的同寝室的同学,问这植物肉到底是啥?他也紧皱着眉头直摇头。我就自言自语地道:难道现在的科学技术已经发达到的可以人造肉了吗?如果真是人造肉,这人造肉好吃不好吃?而且那个价格也很便宜,是1角5分钱。比真实的猪肉菜便宜,比纯粹的蔬菜贵。既然大家都不知道,我跟后面这位寝室的同学,不约而同地买了这个“植物肉”。吃了半天,我们也搞不清楚它到底是什么。因为我们以前都没见过这个菜。它的质料感觉有点像肉,但是又没有肉的香味。后来有同学说,这是“豆笋”,是豆腐皮做的。我才恍然大悟。不过我觉得它跟豆腐的味道区别也太大,我至今都有点怀疑它是不是真的是豆腐做的。
  大学二年级的时候,食堂小黑板上又突然出现“虎皮扣肉”这样一道让我无比惊讶的菜名。心想:难道还有老虎肉吃不成?周围又没一个熟人,没有可问的地方。价格是5角。五角钱当时是个较大的数字。一般说,一天的菜钱也不过5角。可是想到或许有老虎肉吃,贵点就贵点吧。不贵,怎么能吃到老虎肉呢?
  那时的菜票,是两角、壹角和五分的三种面值的。狠狠心,掏出一叠餐票,下定决心,在小窗口跟师傅报上虎皮扣肉。
  当师傅在里面打好饭菜,把饭碗递回给我的时候,我一看就悔青肠子了。原来是我自幼特别害怕吃的老肥肉,我们老家叫扣肉,又叫膀。就是基本是厚厚的肥猪肉做成的一道很油腻的菜,是武冈红白喜事必备的一道大菜。而且学校食堂这道菜,做工远远不及我们老家的这道宴席上的大菜。
  看着这道菜,我心里真的失望极了。如果不是有所忌讳,我真想粗话了。我勉强吃了其中的两三坨,回到寝室发现前次那个跟我一同买植物肉的同学也买了这个虎皮扣肉。看来我们都是癞蛤蟆想吃老虎肉,结果被食堂吃了自己的肉。那个同学看到我,似乎遇到难友了,放肆的直拍胸脯,大呼上当。
  我们俩都是吃不得多少肥肉的人,我们都只吃了扣肉的四分之一不到,就再也吃不下了。我们就问谁吃不吃?旁边一个比较魁梧的彭同学立马高兴地说:“我吃!”结果我们两人的都给了他,他一下就吃完了,而且大呼过瘾。这次我们两人等于不惜血本无意中为彭同学做了贡献了。
  大约是大学三年级下学期开始,食堂买菜搞了开放式,菜全部端出来放在一个长条形水泥台子上,几大盆菜一溜排着,你想买哪个菜就指着哪个菜买就是了。再也不要过去那样通过小窗口猜谜般的买菜了。那个给我带来过很多疑惑、纠结与尴尬的小黑板也自然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