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赵树理的人民情怀
2022年07月18日
字数:1,085
版次:03

刘小兵


  赵树理是现代著名作家,他一生都在用心用情地书写农民,以其真挚朴实的文笔,写出了他们的喜怒哀乐,深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新中国成立后,赵树理任中国曲艺改进会筹备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一次,在与工作人员聊天时,那名年轻人一个劲地称赞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写得精彩。赵树理听后,便与他谈起了自己的写作宗旨。他说,由于自己常年生活在农村,熟悉那里的生活,对农民有感情,所以,一提起笔,就总想写点既合乎老百姓口味,又对他们有所帮助的作品。接着,赵树理对自己的农村题材写作,也做了自我评析,他说:“我做得还很不够,我的才能还不高。”
  赵树理一生与农村结缘,与农民结缘,这使他的农村题材写作,真正做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去。”由于常年扎根在乡间大地,与广大农民群众结对子、交朋友,这为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
  《李有才板话》中的许多语言,就取自于农村说书唱戏中的桥段,那些幽默风趣、朗朗上口的快板词,句句说进了农民群众的心里,没有对民间文艺的深厚了解,是写不出这些鲜活的群众语言的。
  值得一提的是,赵树理不仅热情歌颂农民的真诚和朴实,他还会在工作余暇,手打节拍,唱起上党鼓书和上党梆子,既作为生活调剂,又彰显出他一心为农民代言的心灵追求。
  上世纪五十年代,由于赵树理在文学上的突出贡献,为他赢得了巨大的声誉,成为当时作品发行量和稿酬最多的作家之一。对于这些“巨款”,赵树理除了留下一些必要的生活开支外,其余全部用于捐助农村建设和缴纳党费。生活当中,他衣着朴素,依然保持着俭朴的良好作风,农民朋友平常吃什么,他就吃什么,从不挑肥拣瘦。
  有一次,赵树理因工作生活需要,想买一块手表,到商店一问价格,觉得有些贵,最后,他到旧货摊淘到一块旧表,当即喜滋滋地买了下来。只是那表要经常调时间、紧发条,对此,赵树理已很知足。他说,能用就行,有些农民兄弟没有表,不一样过得开开心心,知足才能常乐。
  当年,他的长篇小说《三里湾》创作完成后,赵树理婉言谢绝了好几家大出版社,坚持把稿子送到一家规模较小的通俗文艺出版社。有些人不解,大出版社不仅影响大,而且开的稿费也高,希望他能改弦更张,但赵树理却偏偏不为所动。他语重心长地说:“据我了解,这个小出版社是专门面向广大群众的,至于稿酬高低,那无所谓,我倒是希望给我的稿酬再低一些。因为稿酬低了,书的成本就低了,定价也就相应的便宜了,这样一来,不就减轻了群众购书的经济负担么。”
  赵树理就是这样,时刻以谦逊的情怀,与人民群众众保持着血肉联系,以谦逊的品格,用他饱含深情的笔墨,倾心为农民发声代言,在广大人民群众心中,已然耸立起了一块熠熠的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