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清粉彩莲花冷如水
2022年07月11日
字数:1,139
版次:03

□胡萍





  曹雪芹祖父曹寅《荷花》诗云:“一片秋云一点霞,十分荷叶五分花。湖边不用关门睡,夜夜凉风香满家。”诗作意味隽永,匠心独运。上海博物馆馆藏清光绪景德镇窑粉彩莲花杯,也是一件散发着莲香诗韵的粉彩瓷器。
  粉彩,是景德镇传统四大名瓷之一,以“粉润柔和、高雅绚丽”的艺术品质蜚声古今中外。高档粉彩瓷曾经是权势、地位、身份的象征,欧洲贵族曾经对拥有粉彩瓷引以为豪,国外知名艺术博物馆一度也以收藏景德镇粉彩瓷器为荣。清光绪景德镇窑粉彩莲花杯,这件粉彩莲花杯以花蕊作底,花瓣为器身,花梗作柄。粉色彩料饰花瓣,黄绿色饰花梗,工艺精湛。荷梗背面墨款“光绪三十四年安徽太湖附近秋操纪念杯”,故坊间亦称为“秋操杯”。秋操是指1908年清政府所设新式陆军在安徽举行的演习。光绪时期的粉彩瓷器烧造量大,传世品数量也大,器型丰富,但这件莲花杯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器型。它是一种吸杯,花梗内空直通底部以作吸水之用。关于“吸杯”的记载自中晚唐时期开始出现。夏天三伏之际,取大莲叶置砚格上,盛酒后以簪刺叶与叶柄相通,从叶柄吸酒,使“酒味杂莲气,香冷胜于水”,名为碧筒杯。后世吸杯多以仿制荷叶形状,金、玉、瓷质不一而足。
  粉彩初创于康熙晚期,盛烧于雍正、乾隆,成为清代瓷业生产的一个主要品种。乾隆之后,景德镇瓷器业发展缓慢,繁荣之景不复往日。道光年后鲜有粉彩精品,但并不意味着粉彩技艺终将被时代淘汰。随着人们审美的不断变化,粉彩艺术经历了早期的色彩不协调、鼎盛时期的绚丽斑斓,历经百年而不衰,在瓷器业的地位日渐稳固。光绪白地粉彩可分精、粗两类。精者一般盘碗可与道光粉彩相媲美,花卉、花鸟纹饰生动,并有“大清光绪年制”款识,粗者分为稍大些的盘、碗、折沿洗等,胎体厚重,色彩浓重、凝厚,龙凤花果纹饰粗放。
  粉彩瓷因做工精细、釉质细腻、色彩独特,在景德镇瓷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中说:“软彩又名粉彩,谓彩色稍淡,有粉匀之也,硬彩华贵而深凝,粉彩艳丽而清逸。”这是近代人们对于景德镇粉彩瓷确切而清晰的评价。粉彩艺术对物象的刻画主要是通过线描来实现的,粉彩线描色调淡雅,运笔流畅、均匀、线条细腻,注重对细部的刻画,风格柔和。粉彩淡雅柔和的线条与于玻璃白上渲染的净颜料和透明颜料烧成后玉质般光泽及与洁白的釉面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形成整体粉润柔和、玉质般莹润、高雅清丽的色泽美。
  景德镇粉彩艺术是粉彩匠师们孜孜不怠追求的材质美、工艺技法美、纹饰题材美、色彩光泽美的结晶。粉彩艺术独特的材料、工艺、技法,色彩光泽的符号特征,不但构成了粉彩外在的艺术形式美,而且使其具备丰富的内涵意蕴,其独特的精神气质是中华民族精神气质、社会意识和审美心理的外在体现,折射出中华民族生活环境、思想意识、审美观念、制度习俗、风土人情等社会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