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北宋虎梅瓶
2022年02月14日
字数:1,013
版次:03

□ 王家年




  这件北宋时期白釉珍珠地划花虎纹梅瓶:口径7厘米、底径9厘米、高37厘米,矮梯形小口,短束颈,圆肩,瓶体瘦长,上腹部略丰,卧足,足径部装饰仰莲瓣纹、栩栩如生老虎纹威风冽冽与草纹二者相互掩映,相得益彰,别有意趣,颇有收藏和研究价值。
  梅瓶是传统名瓷,以口小只能插梅枝而得名。因瓶体修长,宋时称为“经瓶”,作盛酒用器,造型挺秀、俏丽,最早出现于唐代,宋辽时期较为流行,并且出现了许多新品种,明朝以后被称为梅瓶。
  珍珠地为古陶瓷纹饰之一,又称珍珠地划花。河南密县西关窑于晚唐首创,系仿唐代金银器錾花工艺鱼子纹饰制作而成,北宋在瓷器上这种纹饰较为流行。河北磁州窑,河南密县窑、登封窑、鲁山窑、宝丰窑、修武窑、新安窑,山西介休窑、交城窑等,都发现有烧制珍珠地划花器物的瓷窑。珍珠地是北方瓷窑普遍使用的装饰方法,划花工艺增强了图案的装饰意味,成为宋代北方民窑中的特殊产品,划花工艺分三类:植物花卉类、人物及动物类、吉祥文字类图案。
  珍珠地纹饰的呈色、珍珠的大小排列方法,各窑稍有区别。制作工艺过程大体为:首先在器物胚体上施白色化妆土,再于其上划出主题纹饰,在纹饰内外的空间用小圆孔工具戳印出如珍珠状细小的圆圈,最后在器物上施透明釉入窑烧成。各窑烧制的珍珠地划花颜色各不相同,有桔黄色、土黄色、黑色等,以桔黄色为最美。
  古人为什么要用“虎”的形象来作纹式呢?可以从北方草原地区的古岩画里有很多虎的图像找到答案,中国古代虎的图像的产生很早。到了殷商时期,又有许多虎的图像出现在青铜器、玉器等装饰纹样上。不但汉人崇虎,我国少数民族也一样崇拜虎图腾,在《后汉书·西羌传》中就有关于虎与披发羌人的故事:羌族首领无弋爰剑被“……秦人追之急,藏于岩穴中得免。羌人云爰剑初藏穴中,秦人焚之,有景象如虎,为其蔽火,得以不死。(爰剑)既出,又与劓女遇于野,遂成夫妇。女耻其状,披发复面,羌人因以为俗。”在羌人心目中,虎是他们的保护神,羌人还喜欢披发并成为一种习俗。在殷商甲骨文和一些青铜器铭文的记载中提到,早期殷人的起居方式就是蹲踞,由于姿势不雅,到了殷商晚期中原区域的习俗才改成席地跪坐,而我国商代同期南方一些民族的坐姿仍是采用蹲踞,《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注引《魏书》曰:“乌丸者,……父子男女,相对蹲踞”。这种坐姿应该在当时是一种礼节的对坐形式。是古代先民对虎图腾的崇拜意识载体,虎并非食人,实为拥人,实则佑人,寓意着人们对神灵的崇拜和被保护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