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我给他们做的事太少了!”
2021年11月22日
字数:1,321
版次:04

□ 刘崇刚

  这一天,谢子长显得格外高兴,伤痛使他直不起腰,咳嗽得喘不过气,一句话有时要停几次才能说完。刘志丹看到这位叱咤疆场的老战友说话艰难的样子,忙扶他躺下,给他盖好被子。看到子长盖的被子很薄,就关切地说:“你铺的褥子和盖的被子这样薄,这怎么行,叫盛英给你换一下。你这同志我知道,一贯为别人着想,就是不管自己。”谢子长有气无力地说:“只要伤好了,就能继续为革命工作,这被子没关系。”谢子长又说:“你不要再费心了,我可能不行了,今后的担子就要你挑了……”说着,便流下泪来。刘志丹也流下了泪,这两位驰骋疆场的战将,这时手握着手哭了。在场的战士、干部、老百姓也都泪流满面。
  说话间,刘志丹看见趴在谢子长跟前的谢绍明,就慈爱地抚摸着小绍明的头问:“叫啥名字,几岁了?”小绍明不好意思地低下头不作回答。站在旁边的继母史秀芸忙给他解围说:“叫双玉,十岁了。”
  刘志丹又问:“你长大了干啥?”
  不等儿子回答,谢子长就说:“长大了跟上刘叔叔当红军!”
  听父亲这么一说,小绍明才抬起头一板一眼地大声说:“跟刘叔叔当红军!”看着绍明那认真的样子,谢子长、刘志丹和大家都笑了。
  1935年2月周家崄会议后,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政治部主任白坚到灯盏湾向谢子长汇报会议召开情况。谢子长听着……听着不停地说:“这下就好了……西北革命有希望了……老百姓有盼头了……老刘不来,农民要受害……”
  此时,革命需要谢子长挥戈上马,但他的病情却突然恶化了。
  听到谢子长病危的消息,老乡们纷纷赶到灯盏湾看望他。从早到晚,四处来的乡亲们站满了院子,要求最后见一面他们的“谢青天”。警卫人员给他们做工作,劝他们回去,但是谁也不走。男女老少冒着寒风,有的暗暗流泪,有的则放声痛哭。有个老婆婆提着鸡汤,小脚一跌一颠,从十多里外的山路赶来,提来的鸡汤都冻成了冰块块。她一见谢子长已不省人事,就放声大哭着说:“我们不能没有你啊!老谢……”
  有些群众急得没有办法,有的去柏山寺求神,有的去石公寺求神许愿。这当然无济于事,但却反映了老百姓的心愿,以及子长和群众深厚的感情啊!
  1935年2月21日,谢子长与世长辞了,年仅38岁。临终前,他睁开微闭的眼睛,难过地说道:“老百姓怕我死,这个心情好理解。只可惜我给他们做的事太少了!”这句话说得跟前的家人都哭了。接着,他又挣扎着说:“不要因为我的死伤心,要很好地战斗,多打胜仗,为死难烈士报仇!”说罢,几颗晶莹的泪珠就从眼眶里涌出来,慢慢地闭上了双眼。
  谢子长去世后,为了不影响陕北根据地军民的情绪,防止敌人乘机袭击,中共西北工委决定保密,不发讣告,不开追悼会,家属和战友们都不着孝服,不戴黑纱,将谢子长的遗体秘密安葬在离灯盏湾20多里远阳道峁村的一个山沟里。西北军委的布告文件仍签署他的职衔姓名。直到这年5月上旬,红军解放了安定县城和延川县的永坪镇后,才逐渐地公布谢子长去世的消息。
  谢子长去世后,刘志丹率领红二十六军、红二十七军和陕甘边、陕北的人民群众,继续同敌人浴血奋战,粉碎了敌人的“围剿”。
  1935年5月,中共西北工委将安定县改名为子长县。谢子长病逝后,毛泽东先后为其题词:“民族英雄”“虽死犹生”。2009年9月,他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文章选自《南梁红色故事》·连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