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唐镜涵
发布时间:2025-01-22 12:39:43
当今时代,人工智能技术以前所未有的态势深度融入各行各业,宛如一股变革性的力量,引发了产业结构的转型、业态模式的更新迭代,以及工作方式的深刻变革,甚至重塑了人们的思维模式。从教育到医疗,从工业到金融,人工智能的“身影”无处不在。在这股汹涌的AI浪潮中,高校的人才培养被赋予了全新的使命。
“我们学院的教育技术学科一直密切关注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对人才培养目标、教学方式方面的影响,以及这些技术赋能教育教学变革的应用方法。”省政协委员、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院长郭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带来了知识、学习方式、学习形态等根本要素的深刻改变,也给高等教育的组织体系、学科设置、课程内容和形态、人才评价方式等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郭炯委员介绍道:“教研团队正在构建智能体,探索人机协同的教学模式,让智能体作为教学助手完成学生答疑等工作。比如,有一次教学内容是体验并学习如何利用AIGC完成教学设计,在明确了教学设计的基本流程、要求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利用提示语与大模型进行交流互动,围绕具体的学科教学内容进行备课,在经过多轮问答后形成的教学设计方案较之前年级学生完成的质量有较大的提升。”然而,她也坦诚地指出,目前高校对人工智能发展的认识与准备不足、对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支撑不足问题依然存在。
针对这些问题,郭炯委员建议,高校应根据学科特色、服务的特色产业等建立智能研究院,并与企业合作研发大模型,扩展高校获取数据的渠道,提高数据质量,建设大模型教育应用试点,利用大模型辅助课堂教学和资源开发,打造“师—机—生”三元教学模式,支撑人工智能算法模型的训练和优化,进而提升高校在人工智能应用领域的研究和实践能力,更好服务于我省现代化产业发展。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而教师作为教育的核心力量,在育人成才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郭炯委员建议,应加强教师教学观念转变和人工智能素养提升,将人工智能应用、人工智能伦理等纳入考核标准,充分发挥教师在人才培养中的“基石”作用,使他们能够更加主动地适应智能时代,并且大力提升他们运用智能技术进行教学改革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