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师向东
发布时间:2025-01-15 16:10:31
武都橄榄油、天祝藜麦摆上欧洲人的餐桌;静宁苹果、陇南花椒、定西马铃薯在东南亚国家走俏……近年来,随着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蓬勃发展,“甘味”农特产品搭乘国际货运班列“下南洋”“进欧洲”的场景已逐步变为现实。
“去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时强调,甘肃要‘积极发展现代寒旱特色农业,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农业品牌。’‘主动服务和对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拓展跨省域合作,深度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省政协常委、甘肃农业大学财经学院院长马丁丑在省两会前接受记者采访时,将议题聚焦于“甘味”出海,畅谈对甘肃深度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推动寒旱特色农业外向化发展的思考。
甘肃地形地貌复杂多变,丰富多样的气候条件与光热水土资源的特殊组合,造就了发展现代寒旱特色农业和生产优质原生态绿色农产品的良好条件。而底蕴深厚的农耕文化积淀、精神丰沃的红色基因根脉、丰富多彩的文旅资源禀赋,绚丽多姿的自然资源遗产、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遗俗,更为甘肃寒旱特色农业产业链拓展和价值链增值创造了良好的基础。
据了解,2023年,我省优势特色产业面积4436万亩,全产业链产值5791亿元。同时,存储加工能力也有明显提升,先后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1个、产业强镇49个,获批创建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8个。另外,甘肃农特产品的区域品牌影响也不断扩大,已形成包含1个“甘味”省级品牌、63个区域公用品牌、680家企业品牌的“甘味”品牌三级体系,“甘味”品牌连续四年稳居中国区域农业形象品牌影响力指数百强榜首。
“与此同时,甘肃‘坐中联七、濒疆临藏’的地理位置和‘承东启西、南拓北展’的交通廊道及枢纽地位,为寒旱特色农业外向化提供了优越的区位优势和广阔的空间条件。”马丁丑委员说,过去,因受各方面条件的制约,甘肃农特产品“走出去”并不容易。而如今,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打开了西部内陆向南拥抱大海的通道,甘肃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枢纽,不仅成为西部陆海新通道“北三线”的汇集点,也成为了国家战略布局的重要联结交会枢纽。“可以说,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发展的不断加速,让甘肃大通道、大枢纽的优势日益凸显,已然为甘肃找到了一个新的“出海口”。
我省进出口数据也印证了马丁丑委员的观点。据统计,2023年甘肃农产品出口29.3亿元,同比增长18.9%。2024年前三季度,甘肃农产品出口值达23.8亿元、增长22.7%,其中特色农产品前8个月出口21.2亿元,增长24.6%,远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尽管前景看好,但甘肃寒旱特色农业外向型发展还面临诸多挑战。”马丁丑委员说,甘肃寒旱特色农业种植面积可观,但经营格局分散且规模偏小,产业链长期处于中低端徘徊状态,产品竞争力不强。同时,由于综合性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农业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等建设滞后,向南直接延伸的运输通道尚不够通达,农产品市场信息联通集成度不高、市场反应灵敏度不够、流通效率不高。另外,农村人力资源配置失衡,农业科技含量不高;农业标准化建设及质量安全水平不高,农产品出口面临非关税贸易壁垒阻力,也是不容忽视的制约因素。
那么,甘肃应如何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度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推动寒旱特色农业外向化发展?在马丁丑委员看来,首先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推动寒旱特色农业全链条升级。“一方面要加快城乡融合发展,在更大的范围和更高的层次上深化城乡产业分工。另一方面,要支持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链主’作用,引导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契约联结、协作联营、股权合作等机制与模式创新,形成产业链上下交融、专业化分工协作的紧密联合体,促进农业全产业链加快发展。”
“其次,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与现代服务业,打造寒旱特色农业新增长极。”马丁丑委员说,一方面科学布局现代农业产业园与服务业,引导更多现代要素、项目、企业向产业园集中,打造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另一方面,引育壮大龙头企业,对接头部企业、骨干企业上下游配套需求,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培育壮大产业新增长极。另外,要加快构建全产业链覆盖、区域集成、配套完备的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寒旱特色农业产业的升级发展,同样离不开科技的大力支撑。马丁丑委员建议,要牢抓科技创新“牛鼻子”,鼓励支持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共建创新联合体,强化全品类功能型产品精深开发力度,引导农业产业链向大健康领域延伸,力促产业价值链向高端化跃升。同时,推动数字经济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搭建数智农业服务新平台,加快建设现代化物流配送中心,推动物流服务网络向乡村下沉,构建大格局农产品流通体系。
此外,马丁丑委员还建议,要持续加大品牌整合力度,挖潜“甘味”品牌价值,讲好品牌故事,创新品牌营销方式。同时,纵深推进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建设,构建全渠道营销矩阵,扩大“甘味”品牌市场终端覆盖率,增强产品竞争力,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