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天雁
发布时间:2023-12-18 10:00:00 来源:民主协商新闻网
敦煌是丝绸之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承载了千年的历史。在敦煌千年的历史上,曾建有一个以汉民族为主体,部分少数民族散居其间的地方政权,它就是西汉金山国。
西汉金山国,又称金山国、西汉敦煌国,由归义军节度使张承奉于唐哀帝天祐三年(906年)建立,称“西汉金山国圣文神武王”,以白色为祥瑞,自号“金山白衣天子”,铸“金山白衣王”印,依据唐朝宰相六部制署置百官,号称拥有瓜、沙、肃、鄯、河、兰、岷、廓八州,却实际控制瓜、沙二州。其国名中,“西”是指其国所居之方位,“汉”是指其国之民族属性,“西汉”连而言之,意为西部汉人之国;“金山”,又名金鞍山(即今敦煌南面与甘、青、新三省区交界的阿尔金山),故而取名“西汉金山国”。
张承奉是敦煌首任归义军节度使张议潮之孙,张淮鼎之子。唐安史之乱后,吐蕃趁机侵占河西走廊诸州,各州纷纷沦陷。唐宣宗大中二年(848年),敦煌人张议潮乘吐蕃势力衰弱,驱逐吐蕃守将,据有瓜、沙二州(今瓜州县、敦煌市),势力范围不断扩大。大中五年(851年),张议潮遣兄张议潭奉瓜、沙、伊、西、肃、甘、兰、鄯、河、岷、廓11州版图入朝,唐朝始设沙州归义军,以张议潮为归义军节度使,领河西诸州,沙州成为河西政权中心。唐懿宗咸通八年(867年),张议潮入朝滞留长安,其侄张淮深为归义军节度使留后。唐昭宗大顺元年(890年),张议潮之子张淮鼎杀张淮深,成为归义军节度使。唐昭宗景福元年(892年)张淮鼎去世,其子张承奉年幼,遂托孤于索勋,引起张议潮女婿李明振不满。唐昭宗乾宁元年(894年),李明振妻(张议潮十四女)和自己四个儿子李宏愿、李宏谏、李宏定、李宏益杀索勋,立张承奉为归义军节度使,从而使李氏掌握了节度使实权,引起了瓜、沙一些大族的反对。乾宁三年(896年)初,张承奉在瓜、沙大族支持下,剿灭李氏,重新掌握节度使政权。唐昭宗光化三年(900年),唐朝正式册封张承奉为沙州归义军节度使。后梁朱温灭唐后,各地纷纷独立,出现了五代十国的局面。其宰相张文彻谏言张承奉,“今唐亡国乱,六郡生灵,心神无主。若此刻能举大义,外驱戎狄有名,内安百姓定邦”,建议称帝立国。唐哀帝天祐三年(906年),张承奉建立西汉金山国,定都沙州,成为唐末五代时期河西沙州地方政权。
西汉金山国建立之初,东部有甘州回鹘,西北部有西州回鹘,西部则有鄯善璨微部落,四周处在少数民族政权的包围之中。后梁太祖开平二年(908年),张承奉令罗通达率兵征讨鄯善璨微部落,攻占七屯城(今新疆若羌县东北)、石城镇(今新疆鄯善县),使沙州与于阗(今新疆和田县)之间得以通达,并恢复了石城镇军镇的建制。开平四年(910年),张承奉进攻甘州回鹘,甘州回鹘反败而胜,乘胜进攻西汉金山国,双方在金河东岸(今酒泉市肃州区讨来河以东)展开激战,甘州回鹘直抵沙州城下,经过苦战才逼退甘州回鹘。后梁太祖乾化元年(911年),甘州回鹘可汗之子狄银率兵围攻沙州,张承奉无力抵抗,兵败失利,沙州僧俗百姓上书回鹘可汗请和,遂定城下之盟,奉甘州回鹘可汗为父,结为父子之国,自此西汉金山国沦为甘州回鹘的附庸,西汉金山国和白衣天子降格为西汉敦煌国和敦煌王。后梁太祖乾化四年(914年)张承奉卒,沙州长史曹议金废西汉金山国,去王号仍称归义军节度使,自此西汉金山国灭亡,敦煌进入了曹氏归义军时代,并在通向南出吐谷浑、吐蕃要路的敦煌南子亭镇设置紫亭县(今肃北县党城湾古城年),直至宋代。
关于西汉金山国的历史,在传世史书中仅仅有寥寥20多个字的记述,不能全面反映其史实。敦煌遗书发现之后,有当时金山国宰相、吏部尚书张文彻撰写的《龙泉神剑歌》《辛未年七月沙州百姓万人上回鹘天可汗状》《西汉敦煌国圣文神武王敕》和金山国老臣张永进(自号三楚渔人)撰写的《张永进上金山天子白雀歌》等文学作品,详细记载了西汉金山国的历史,弥补了传世史书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