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天地

唐襄乐县尉张文成和他的《游仙窟》

作者:李 青

发布时间:2023-11-06 10:00:00 来源:民主协商新闻网

有这样一部与庆阳有关的传奇小说,在国内失传上千年,却在日本风靡千余年,并深刻影响了日本文学史。这本书就是初唐传奇小说《游仙窟》,说它和庆阳有关,是因为日本所存多个版本的《游仙窟》都有“宁州襄乐县尉张文成作”的题记。

宁州襄乐,即今天的庆阳市宁县湘乐镇,古襄乐从西汉设县到元代撤县,是陇东历史上设县最早、延续时间最长的千年古县之一。襄乐最早叫“襄洛”,因其东依子午岭,气候温和、水资源丰富,秦汉时,这里就是农业文明的重要区域。襄洛向南又可直达关中,也是重要的交通和军事要地,因而在动荡的南北朝,襄洛的地位更加重要,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为其更名为“襄乐”,不久又撤县设郡。西魏时襄乐郡又成了燕州的治所,还在襄乐筑城称燕州城,后周时才撤燕州和襄乐郡重又改为襄乐县。唐朝时,襄乐属于地位较高的“紧”县,直到宋代,随着政治中心的南迁,襄乐的地位逐渐下降,到元代至元七年(1271年),襄乐县制才被废止并入宁州。

张文成,本名张鷟,号浮休子,深州陆泽县 (今河北省深州市)人,唐仪凤二年(677年),青年张文成参加“下笔成章科”制举考试,中举后被授任宁州襄乐县尉。第二年吐蕃入侵,朝廷招募人员从军阻击,襄乐县尉张文成应召前往河源(今青海黄河源头地区)。《游仙窟》就是他在河源期间创作的,小说用第一人称自序在奉使河源的途中,在金城(兰州)附近的积石山(临夏小积石山),投宿“神仙窟”(炳灵寺),遇到了女主人崔十娘和五嫂,于是饮宴欢笑,吟诗酬答,极尽欢愉后离去,故事全篇仅八千余字,叙事以骈文为主、夹杂大量诗歌和散叙,形成独特的散韵结合体制。全篇包含了84首诗歌,文辞绚丽、对仗工整,声韵优美、起承转合自然流畅,人物形象生动传神,遣词造句极富想象力和表现力。

张文成出生在一个文学世家,从他爷爷到玄孙,每代都以科举入仕做官,虽官都不大但都擅长文辞,他和孙子、玄孙都有著作传世。其中才名最盛的当属张文成。在以科举取仕的唐代,唐人用“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来比喻中举的难度。但张文成弱冠之年就进士及第,此后,为了实现政治抱负,他七次参加皇帝主持的制举考试,四次参加吏部铨选,不但全部通过且排名靠前,难怪主考官称:“张子之文如青铜钱,万拣万中”。张文成因而得了个“青钱学士”的雅号。

如此顺风顺水的科举之路,并没有成就平步青云的仕途。仕途不顺的张文成才名却极盛。《旧唐书》记载张文成“时天下知名,无贤不肖,皆记诵其文”。而且新罗、日本及东夷诸蕃国,尤其喜欢他的文字,每次派遣使者入朝,都愿意出重金购买张文成的作品。

《游仙窟》在国内失传,这跟作者和作品都有关系,史书记载张文成“性情偏激急躁,傥荡无检,傲慢轻狂、不持士行”,尤其被那些正人端士所厌恶,比如三朝元老姚崇就很讨厌他。他的成名作《游仙窟》诞生时,小说这种文学体裁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当时的人对小说中人称、情节皆可虚构还没有足够认知。张文成在国内流传的作品只有两部,《龙筋风髓判》是中国迄今为止完整传世的最早的一部官定判例,在法律史和文学史上都有重要价值,被收入《四库全书》。另一部笔记小说《朝野佥载》,《太平广记》和《资治通鉴》都有收编。

张文成还是中国文学史上屈指可数的“墙内开花墙外红”的文人。日本流传的《游仙窟》文本众多,古本有古抄本、篆刻本、古刊本,又有无注本、有注本,还有多个近现代译本,古今时间跨度千余年。有古注本对卷首“宁州襄乐县尉张文成作”的题记中“宁州”的注释为“属关内道,在去京三百里西北也”。日本人整理编著的各种汉文集中,把《游仙窟》同《诗经》《论语》《山海经》等作为汉文经典一并收入。日本最早编著的《全唐诗逸》就选取了《游仙窟》中的19首诗,后来补编时,又录入了58首,足见日本人对《游仙窟》的重视和喜爱。日本古典文学最高成就《源氏物语》就多次引用、化用《游仙窟》文辞。日本古典诗歌总集《万叶集》中有多首文辞与《游仙窟》雷同。日本学者对《游仙窟》的研究著述,有阐释《游仙窟》对日本古代说话文学、万叶和歌、物语文学、近世小说的重要影响的,有考证《游仙窟》同日本文字类书、注释类书、随笔类书关系的等等,文献丰富,成果丰硕。

新、旧《唐书》没有为张文成立传,只在其孙子“张荐传”中简单附带几句,生平经历和生卒年月均未表其详。唐末学者莫休符在风物志《桂林风土记》中对曾流放桂林的张文成生平有略述。从唐朝到民国,国内没有文学或史学著作专门研究张文成其人其著,大多只是在收编文集时收录了他的一部分作品,有的附带几句作者简介。直到清朝末年,驻日公使杨守敬在日本访书时,将《游仙窟》收录于光绪十年刊出的《日本访书志》。       1922年,鲁迅得到日本元禄三年的《游仙窟钞》,在北京大学讲学时介绍了这部作品,并在著《中国小说史略》中讲到《游仙窟》时说“中国久失传,后人亦不复效其体制”,因而才引起了一些国内学者的关注。在鲁迅的鼓励和帮助下,鲁迅的朋友、时任《民国日报》编辑的章廷谦(笔名川岛),以鲁迅收藏的钞本为蓝本,核校并加注标点,1929年2月,由鲁迅作序,北新书局出版了最早的《游仙窟》点校本。鲁迅在序言中说,《游仙窟》对研究唐代的社会风尚,流行俗语等都可作史料佐证,至于用骈体文创作传奇小说,《游仙窟》要比清代陈球之的《燕山外史》早千年左右,因此,对研究文学史来说,不可或缺。

责任编辑:唐镜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