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南梁之光照千秋
□ 杨维军
2024年04月03日
字数:1,557
版次:03
  2023年以来,笔者有幸参与《南梁之光》电视文献片摄制,先后赴4省15个市州38个县区探寻革命先辈足迹,查阅文物档案,采访整理素材,撰写拍摄脚本,参与剪辑评审,接受了一次精神洗礼。深切感受到:甘肃不愧是一片红色的土地,南梁是这片红色土地上最耀眼的高地;革命先辈当年创建革命武装、根据地、苏维埃政权的历程之艰辛、功绩之巨大,群众革命积极性之高涨、付出之惨烈,在整个土地革命时期,绝不低于中央苏区和其他十几个根据地;一部南梁斗争史,也是一部统一战线史、人民政协史;革命先辈在血与火的实践中孕育形成的南梁精神,不仅是“两点一存”的根源所在,也为今天留下了宝贵精神财富。
  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以革命大局为重、维护团结统一,具有纯粹的、坚定的、无我的党性观念。在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中,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共产党人以“只知有党,不知有其身”的忠诚品格,妥善处理党内分歧,通过正确开展党内斗争,不断进行配合、联合、整合,坚决维护党和军队的团结,确保陕甘红旗不倒,革命根据地屹立不败。即便是因错误“肃反”身陷囹圄,仍然以正确方式同错误思想进行斗争。1943年中共中央西北局高级干部会议上,毛泽东给习仲勋的题词是:“党的利益在第一位”,这样的评价在党内很少见。始终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是陕甘革命之所以红旗不倒的根本保证和根源所在。
  坚持从实际出发、创造性运用强大真理武器,践行发展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革命先辈善于把党的正确路线方针同陕甘的革命斗争实际相结合,正确地估量敌情我情,按照客观情况独立地处理重大问题,表现出政治上的成熟和独创。比如,创造性地运用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军事斗争中坚持“三色建军”、根据地建设中实行“狡兔三窟”、边区政府制定“十大政策”。这些探索和创新,既是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的产物,也是开拓创新、敢为人先的结晶。革命先辈虽然他们没有直接用过“实事求是”这个词汇,但他们探索的革命道路、坚持的斗争路线和方针政策,最鲜明的特征就是实事求是。
  同人民群众生死与共、创建民选政府,先行探索、极大丰富了党的群众路线和宗旨意识。革命先辈为百姓打天下,通过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发展经济、兴办教育、改善医疗等政策措施,改善人民群众生活,维护下层士兵利益,最大限度调动了群众、各方力量参与革命的热情,人民群众也像对待亲人一样对待红军。这种水乳交融、血肉相连、鱼水相存的党群、军群、政群关系,正是陕甘革命之所以有生命力,能够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力量所在。
  始终忠诚于革命、愈挫愈奋,饱含着“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理想信念。革命先辈在全国革命陷入低谷的艰难形势下,面对恶劣的自然条件、国民党军阀的残酷“围剿”、与上级联系不畅、革命力量鱼龙混杂、党组织不成熟、不健全等困难,始终坚守理想信念,坚持革命斗争,先后组织70多次武装起义和兵变,始终做到了“革命到底就是革命到死”。据不完全统计,土地革命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庆阳老区牺牲的共产党员、群众超过20万人,仅南梁革命烈士纪念碑上就镌刻着600多名烈士。正是这些有名和无名的英雄们,筑起了一座座屹立不倒的丰碑。
  实行“三色建军”、坚持又斗争又联合,较早地探索开展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人采用阶级分析、区别情况、灵活对待的方法,与同情革命的各派力量建立合作,尽可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结成了最广泛的统一战线。习仲勋曾回忆说:“我们能在西北站住脚、得到发展,是和志丹的大团结思想分不开的。”红25军、党中央和中央红军能够顺利到达当时属于华池县的吴旗镇,建国后我们党能够很快经略好大西北,与陕甘革命先辈卓越的统一战线工作密不可分。正是因为坚持大团结大联合,陕甘革命才得以不断发展壮大、“硕果仅存”,成为落脚点、出发点和时局转合的枢纽。
  (作者系省政协副秘书长、机关党组成员、研究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