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八路军三八五旅在陇东创办的首家群众医院
2023年11月13日
字数:1,386
版次:03

董勇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大力主张和全国舆论的督促下,国共第二次合作全面形成,八路军三八五旅改编为边区留守部队,辖七七○团、警备二团、警备七团,执行保卫党中央和陕甘宁边区的任务。是年冬,三八五旅进驻陇东,旅部设在庆阳县城(今庆城县),七七○团驻庆阳驿马关。
  旧时的陇东有句顺口溜:“上了陇东坡,进了疾病窝。”陇东由于自然环境恶劣,生活条件低下,因而当地各种传染病、流行病和慢性病,十分猖獗。七七○团刚到驿马关,团卫生队队长秦光远便亲自带队,对周围二十多个村庄的流行疾病作了调查研究。
  当时的陇东地区医疗、卫生基础甚差,就连庆阳县城这个老百姓称为“府”的大城镇,也没有一家专门为人民群众看病的医院,何况驿马关这样的偏僻地方。老百姓生病了,一般是不去找医生的。他们或者躺在家里,生死由命;或者自己搞点土方子,挖点草药;或者搞迷信活动,求神拜菩萨,请巫师来画符镇邪。尤其是当地老百姓习惯上不讲究清洁卫生,也是导致疾病频发的重要原因。
  根据秦光远的调查结果,七七○团团长张才千将这一实际情况向旅部做了汇报,旅部当即决定:部队要发扬红军的优良传统作风,尽最大的努力帮助驻地附近老百姓搞好环境卫生,减少疾病的传播。同时对于主动上门看病的危、难病人,必须尽力抢救和治疗。
  老百姓同部队相处时间久了,彼此有了深厚的感情,相互间也十分信任,常常主动找部队的同志办一些事情。看病求药的事,也就多了起来。旅、团、营、连的驻地,为群众治病的事也是非常普遍的。
  1941年的一天,庆城西街的一个老太太,拄着拐棍,慢腾腾地到旅部找旅长王维舟同志。王维舟热情地接待了她,问她有什么事情要办。老太太指着自己脖子上长得大肉疙瘩,痛苦地说:“我这里长了‘瘿瓜瓜’,越长越大,转脖子都困难。我没有钱,求不到医。听说你是个大善人,特意来求你帮我治这个病……”王维舟见老太太痛苦的样子,立即派人把老太太送到旅部医院,并指示免费治疗。
  经旅部医院诊断,治疗此病需要做比较复杂的手术,当时旅部医院还不具备这样的条件。王维舟立即给延安的中央医院发电报,请求援助。不久,中央医院派来了两名医生,其中还有一位是苏联著名的外科医生。经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终于治好了老太太的病。
  这位老太太的病好后,以万分感激的心情到处宣传,因此前来旅部医院治病的群众越来越多。于是,王维舟就向时任旅卫生部部长秦光远提议:“我们应该创办一所专门为群众治病的医院。”根据王维舟的提议,三八五旅卫生部决定在庆城创办一所利民医院。
  白手起家办医院,困难是非常大的,没人没钱没地方。首先是房子问题,庆城虽说是个“府”,但街巷狭窄,房屋拥挤。想重新盖几间房子做医院,事实上是不可能的,只能买或租借现成的房子。为此,秦光远带人四处寻找,但因群众居住的房子都不宽裕,好长时间定不下房子,医院也没法开诊。
  后来,有群众建议,说本地绅士“刘二少爷”家,在庆城十字路口有幢房子,人称“刘公馆”,前些年开着杂货铺,时下房子空闲着。原来,这个“刘二少爷”已经五十多岁了,是庆城较有名气的绅士,家境比较好,又读过书,为人开明,对待陇东人民政权及三八五旅部队的留守工作也是积极拥护和支持。当他得知部队想借他的空房办医院时,就满口答应,并且不要租金,主动把房子清理打扫干净交给部队。为此,“刘二少爷”被城关人民推举为陕甘宁边区政府参议员,并多次出席延安召开的边区政府参政会议。(连载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