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中共创办的第一所党校 ——安源党校
2023年10月16日
字数:1,495
版次:03

钱国宏



  

中共安源地委党校旧址

  1924年12月,江西萍乡安源山下一个叫“八十间”的院落里,一群来自安源路矿的年轻工人和在校学生,正在简陋的教室里紧张而严肃地集中学习。这所学校就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最早党校——安源党校(亦称团校)。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认识到党内教育问题的重要性。1924年5月,党中央在上海召开执委会扩大会议,在《党内组织及宣传教育问题决议案》中,首次提出设立党校问题,并指出设立党校是为了党内教育培养指导人才:“党内教育的问题非常重要,而且要急于设立党校养成指导人才。”“要尽快设立党校,养成指导人才……”这是迄今为止所见到的中共中央文件中首次提到的办党校的记载。根据这个决议,中央决定在江西安源地区建立一所党校。
  据党史记载,从全国各地的情形来看,当时的安源是最具备条件且最亟须创办党校的地方:安源地区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工人学校教育体系。安源路矿共有工人1.7万人。1921年秋,毛泽东到安源考察,向工人宣传劳工解放思想,启发他们的阶级觉悟。同年12月底,李立三遵照毛泽东的指示,在安源开办平民学校,开始发动和组织工人运动。随后,安源党组织通过创办工人补习学校、工人子弟学校、工人读书社、妇女职业部、工人师范班和劳动童子军等,初步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工人学校教育体系,在领导工人教育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有了中共政治基础。1923年京汉铁路“二七惨案”后,全国的工人运动暂时转入低潮,而安源工人运动却奇迹般地继续高涨,出现了持续两年多的兴盛局面。1922年9月,中共领导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取得了胜利,这是党第一次独立领导并取得完全胜利的工人斗争。在1922年9月至1925年8月这三年时间中,安源这个位于赣西萍乡的煤矿小镇一跃成为“中国的小莫斯科”。1924年安源的党员人数骤增,到年底安源地委拥有党员200多名,占当时全国党员总数(994名)的五分之一,成为全国最大和产业工人成分最多的地方党组织。安源教育经费投入较多。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十分重视对教育经费的投入,俱乐部会计年度预算中,教育经费占俱乐部总收入的一半以上。
  为稳妥起见,第一次中央执委会扩大会议结束后,党中央和团中央领导人蔡和森、恽代英、林育南相继来到安源巡视,着重对党、团组织内部的训练给予指导。视察后,恽代英在他的巡视报告中写道:“安源为独一无二之无产阶级组织。”其他领导人考察后也认为,安源是一块充满激情、充满火焰的土地,正是可以培养共产党干部的最佳之处。
  1924年秋,曾在苏联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过的汪泽楷、任岳、袁达时、胡士廉、萧劲光等,回国不久即被派到安源工作。从而加强了安源党、团、工会组织的领导力量,同时也为安源党校的创办准备了干部。
  1924年10月底11月初,安源党、团地委联席会议根据中共中央5月召开的扩大支委会关于举办党校的决议精神,决定合办党校(亦称团校),训练党、团骨干力量。
  时任汉冶萍总工会临时执行委员会委员长的刘少奇,对安源党校十分重视,他指示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要对党校的创办予以大力支持。遵照刘少奇的指示,俱乐部腾出安源路矿工人第一校作为党校校舍,那里宿舍、课堂、办公室、操场、厨房、厕所等一应俱全。
  1924年12月,中共安源地委党校(亦称团校)正式开学,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地方党校、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第一所党校诞生了。开学地址最初选在安源一个名叫“十八间”的院落里。但由于该院落地处闹市,房子又小,不适宜办党校,后来便搬迁到安源张家湾工人子弟学校第一校内。校舍里面摆放着十几张简陋的桌椅板凳,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领导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的画像悬挂在黑板的正上方,形成不同于其他国民教育的特殊学习环境,营造了肃穆庄重的学习氛围。 (连载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