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张一悟在甘肃革命事业中的重要贡献
2023年05月19日
字数:5,904
版次:Z0319_Print

□ 周学海



  周学海 甘肃榆中人,现任中共榆中县委党史办公室主任,榆中县地方志办主任,甘肃中共党史学会理事。主编了《榆中县志(1991—2010)》《榆中年鉴》《榆中史话》《金崖史话》等40多部史志书籍,主持校注出版了《金县志》等4部旧志,策划拍摄了《张一悟》《古镇金崖》等4部电视专题片。

  张一悟是甘肃最早的共产党员,也是甘肃党组织的创始人、中共甘肃特支书记。在漫长的革命斗争中,他坚贞不屈,英勇奋斗,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党的革命事业,是党的基层组织在甘肃创建、发展和壮大的亲历者和见证人,为甘肃的革命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从民主主义者到马克思主义者
  从民主主义者到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是张一悟人生中最重要的转折。1895年3月3日,张一悟(原名张种德,又名张谷,字芸生、玉圃,号龛谷云僧等)出生在榆中县城关镇北关村一个封建气息十分浓厚的家庭。他的父亲任清朝廷礼部主事,是一个封建制度的忠实守护者。
  张一悟的舅舅是个郎中,在县城开一间中药铺。小时候,张一悟经常随舅舅到老百姓家里看病,了解穷苦百姓的真实生活。有一件事,在他幼小的心灵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一天,几个人抬着一个女人到舅舅家医治,这个妇女是大出血,脸色苍白得像一张纸。一进大门,一位中年男子直接跪在舅舅面前哀求道:“张先生,求你发发慈悲救救娃他妈啊!”而这人穷困潦倒,连看病的钱都没有,是舅舅收治了这个病人。
  下层劳动人民的贫穷生活对张一悟的刺激很大。为什么同样是人,有的人富,有的人穷?他开始怀疑这个社会。劳动人民的困苦生活孕育了他最初的民主思想。
  1907年,张一悟考入兰州法政学堂,后转入省立一中读书。中学时期的张一悟思想活跃,他逐渐接受反帝反封建的民主进步思想,开始关注国家的命运和出路。1911年4月27日,由黄兴等人领导的黄花岗起义失败,72人遇难,张一悟十分痛惜和悲愤,同时也被烈士的壮举所鼓舞,为72烈士中没有甘肃籍人而遗憾。
  在辛亥革命的思想影响下,《陇右报》《秦陇报》《民呼报》等一批宣传民主共和思想、抨击清政府统治的书刊开始在兰州传播。一些在南方活动的革命分子陆续来到兰州,鼓吹革命学说,积极进行革命活动。这些对张一悟的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张一悟的爱国主义思想更加坚定,他对国家的前途、人民的命运更加关切。对下层劳动人民的同情、对封建社会的叛逆,以及爱国主义思想,促使他成为一个民主主义者。
  1918年10月,张一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班。当时北京大学的思想领域非常活跃,接受西方新思潮影响的先进分子,面对封建军阀倒行逆施、帝国主义加紧掠夺的形势,致力于新的思想启蒙工作,以唤醒民众,挽救民族危亡。此间,张一悟认真阅读《新青年》《觉悟》《向导》《新潮》《创造》《少年中国》《每周评论》等进步书刊,从中受到启迪。其中《新青年》对张一悟的思想影响最大。1918年以后,《新青年》发生了由原先资产阶级思想居指导地位到无产阶级思想逐渐占主导地位的重大变化。这种变化,为他的忠实读者张一悟的思想转变开启了大门。
  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在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打碎了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给予各国的革命运动以极其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一些中国的先进分子开始用无产阶级世界观,重新审视和考虑本民族的出路,学习研究方向由资本主义的西方开始转向社会主义的苏联。
  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李大钊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真理,开始在我国传播马克思主义。李大钊的《庶民的胜利》《法俄革命之比较观》《我之马克思主义观》等文章较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张一悟观察社会、认识世界提供了新鲜的理论。在《新青年》等进步刊物的影响和李大钊的帮助引导下,张一悟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爆发后,张一悟、张亚衡参加游行,并代表甘肃旅京学生到段祺瑞官邸请愿,强烈要求废除“二十一条”等不平等条约。这是甘肃人民对民主和科学的向往和呐喊。
  1919年秋,经李大钊介绍,张一悟考入武昌高师教育系。1920年初,恽代英在武昌创办“利群书社”,大量销售马列的书籍。在这里,张一悟不仅结识了恽代英,而且在他的指导下,阅读了《列宁传》《社会主义史》《社会主义与社会改良》《大众资本论》等书籍,对马克思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问题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对其世界观的确立,起了很大的作用。之后,张一悟遂将名字改为“一悟”,以示对革命的崭新觉悟和坚定信念。
  1922年3月,张一悟在毕业照上题写调寄《离亭燕》一首:“三载同窗情深,那堪一朝话别。想年来豪谈痛饮,转瞬都成陈迹。鸿印等闲记,听悲歌初歇。不甘作新亭泣,愿猛击中流楫。他日天涯重聚首,应问成何事业?挥首各西东,欲挽人天浩劫。”词虽然写的是别离,倒像是坚定地信仰马克思主义、进行革命活动的宣言。
  1923年初,张一悟回到甘肃,先后在省立一中、女子师范任国文、历史教员。执教期间,他自编教材,努力提倡白话文,废止经学,介绍五四运动,宣传民主与科学,鼓励妇女解放、婚姻自由,倡导放足、剪辫子,并用从武昌带来的革命书刊对学生和青年进行民主革命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教育。在他的教育和影响下,师生掀起了反封建的学潮,同以杨汉公为代表的封建顽固势力发生冲突。不久,张一悟被排挤离开兰州。1924年,张一悟携带家属到凉州,在省立第二师范任教务主任兼国文、历史教员,自编《我之文学观》,向学生介绍俄国和法国的革命文学,还把《新青年》《觉悟》《先驱》等刊物介绍给学生阅读,并用浅显的道理向青年们讲解无神论、劳动创造世界、阶级和阶级斗争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知识,引导青年走革命道路。他紧密团结在校师生,广泛联系社会人士,努力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有些教员受到他的熏陶和影响,也在课堂上讲劳工神圣,介绍苏联的社会制度。
  1924年,张一悟由李大钊、恽代英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标志着张一悟由一个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一个完全的马克思主义者。这时,他已经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来分析认识甘肃的实际,并用阶级分析的方法确定革命的对象、革命的中坚力量和革命的统一战线。
  二、创建甘肃特支,开展革命活动
  张一悟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就不遗余力为革命事业忘我工作,在千里陇原点燃了星星之火。
  1925年,领导中共北方区委和国民党北京执行部的李大钊,针对西北地区军阀割据、政治混乱、经济衰败、人民企盼革命的状况,利用冯玉祥倾向革命的有利时机,向冯部国民军中派遣大批共产党员开展革命工作。同年10月,冯玉祥的国民军暂编第二师师长刘郁芬入甘代(冯玉祥)行甘肃省督军职务,在该部任职的共产党员宣侠父、钱崝泉等随军来兰。随即,他们同张一悟在兰州开始创建党在甘肃的基层组织。同年冬,中国共产党甘肃特别支部诞生,张一悟任书记,宣侠父、钱崝泉为委员。中共甘肃特别支部的成立,标志着自辛亥革命以来资产阶级领导的甘肃地区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甘肃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入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新阶段的开始,甘肃人民从此有了强有力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带领工农群众和各阶层进步力量,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书写人民革命斗争历史的崭新篇章。
  在特支领导下,张一悟带领广大党员开展了帮助国民党整顿和发展党务、秘密发展党员壮大党的力量、引导妇女走向革命、支持少数民族群众开展反抗封建军阀欺压的斗争、同国民党右派争夺革命领导权的斗争等工作,使甘肃的革命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特支决定由特支成员宣侠父、钱崝泉利用国民党党务特派员和政治宣传员的身份,帮助国民党整理和发展党务,联合国民党左派,广泛开展群众工作,积极向群众宣传孙中山先生以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为中心的新三民主义,介绍南方革命斗争及苏俄革命的经验。创办了《民声周刊》《醒社周刊》,在学校组织进化剧社等团体,宣传革命。在兰州的挑水、理发行业中成立了工会,在皋兰等县组织了农民协会,还成立学生会、天足会等群众性组织,开展打倒列强、军阀,铲除贪官污吏、土豪劣绅的宣传活动。
  1926年初,特支发展省立一中教员王陶、兰州中外大药房老板娘秦仪贞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冬,特支利用国民军驻甘总司令部政治处在兰州创办政治人员训练所的机会,吸收平时靠拢党的积极分子参加。张一悟等对思想进步的学员加强个别辅导,利用课余时间给他们灌输共产主义思想,讲述俄国十月革命的过程及经验,进步学员思想转变很快。到政训所结业时,特支接受28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张一悟非常重视妇女工作,经常以他在南方看到的妇女剪短发、放足、进洋学堂为例教育妇女同志,让她们向东南一带的妇女学习,勇敢地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组织起来,消灭剥削人、压迫人的反动统治阶级,实现真正的男女平等,做改革社会、富强中国的先锋队。在他的教诲下,许多妇女的思想发生了极其深刻的变化,并最终走上了革命的道路。1927年春,有近50名妇女参加了青年社。
  1926年7月,张一悟派宣侠父会见五世嘉木样及其父亲黄位中,了解马麒一伙军阀侵占甘南地区、残酷杀戮当地人民、穷凶极恶地掠夺的罪行。在甘南草原大力宣传党的民族团结、民族平等的思想,鼓励僧俗群众团结起来,依靠自身的力量,推翻马麒的残暴统治。成立“甘青藏民大同盟”,向全国散发《甘边藏民泣诉国人书》。在特支的积极努力下,马麒从甘南撤军,持续近十年的甘南人民反马斗争最终胜利。
  1927年2月初,国民党右派宣布停止田昆山的国民党甘肃特派员职务,在特支的领导下,选举产生了以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为主的新的国民党甘肃省临时执行委员会,使革命的领导权始终掌握在共产党人的手中,保证了甘肃共产党组织在大革命时期的复杂环境中保持了组织上、思想上的相对独立性,有力地推动了甘肃反帝反封建革命的向前发展。
  三、为革命奉献终生
  1927年“4.12”反革命政变发生后,甘肃的革命运动遭遇了空前的挫折,面对白色恐怖和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镇压,张一悟没有屈服、没有畏缩,他昂起头又加入了新的斗争。
  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同志惨遭军阀张作霖杀害,白色恐怖遍及全国。6月,甘肃“清党委员会”也大肆搜捕共产党员和进步青年。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张一悟冒着生命危险及时安排疏散了已经暴露的共产党员。11月下旬,张一悟和其余的共产党员全部撤离兰州,化装前往西安。几天后,国民党查抄了他的家,并下令通缉他。
  张一悟到西安后,根据党的指示,参加重新组建陕西省委的工作。1927年冬,陕西省委派王之鼎、张一悟等一批干部前往华县,以加强渭华党团组织的骨干力量。张一悟化名章子文,担任华县委委员,公开身份是华县高等小学教员,1928年春代理华县城关区委书记。起义失败后张一悟担任三原县委书记。他不顾国民党陕西省政府对他的“悬赏通缉”,以饭庄掌柜的身份作掩护,领导三原县人民继续坚持斗争。
  1929年3月,新成立了中共陕西临时省委,张一悟被选为省委常委。9月,陕西省委派遣他去上海参加党的会议,后因病滞留北京,从事党的地下工作。由于叛徒告密,张一悟、徐子佩等74人被捕入狱。狱中,国民党对他施尽了各种威逼利诱手段。韩复榘的军法处和山东高等法院曾联合对他进行“审讯”,多次施用重刑,拷打、压杠子、灌辣椒水、灌汽油,致使他脊椎骨外露,肺脏损坏,吐血、便血不止。在最后一次酷刑折磨后,敌人预料张一悟受刑过重,已无生望,命看守随时准备将他弃尸郊野。在难友们的鼓励照顾下,张一悟艰难地活了下来。
  1937年抗战爆发,张一悟被组织营救出狱。经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宣侠父帮助,1938年初张一悟辗转回到榆中。恢复组织关系后,他继续为党工作。尽管他的健康状况越来越坏,环境又不允许他公开活动,但他依旧发挥着团结同志、交流情况的作用。为了迷惑敌人或躲避特务的追踪,他有时化装成道士,有时扮作医生,有时打扮成算卦相面的先生,长年奔波于兰州的水磨沟、阿干镇、下西园、黄峪沟、西固城、十里店、彭家坪及榆中县的兴隆山、县城、尚古城、桑园子、金家崖、施家山头、方家泉等地。
  1948年8月,党组织派人护送张一悟去陕甘宁根据地。到延安后,党组织对他的健康和生活给予细心的关怀和照顾。1949年5月西安解放后,党组织送他去临潼养病。伍修权到东北任职后,考虑东北医疗条件较好,有苏联的医疗专家和医疗设施,邀请张一悟去大连疗养。在大连,经医生诊断,张一悟的左肺叶已溃烂,右肺叶有三个空洞。大家对他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深为敬佩。
  在漫长的革命斗争中,张一悟非常重视青年工作,关心他们的成长与进步,对要求进步的青年更是关怀备至。在形势十分不利的情况下,张一悟并没有被敌人吓倒。他以行医和做家庭教师为掩护,秘密进行工作。在这一时期,他更广泛地接触、联系群众,特别是团结教育了一大批革命青年,如裴罗克、陈瑛、柴仁山、金焯三、陆善亭,鼓励他们走上革命道路。在他生活十分拮据的情况下,还给司国权、蒋统华等人筹集了90块银圆,送他们去延安参加革命。
  张一悟对别人以诚相待,真心帮助,大度宽容,对自己的子女则要求格外严格。长子张怀清曾跟随他在苏联驻兰领事馆工作,女儿张凌青在1939年去延安参加革命。1948年,他又让吴鸿宾同志将次子张华清带去延安。
  1949年7月28日,陕甘宁边区人民政府任命张一悟为甘肃行署教育处第二副处长、兰州军事管制委员会委员兼文教处副处长。同年12月2日,经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任命他为甘肃省人民委员会委员。1950年3月17日,经政务院第二十四次政务会议通过,任命他兼任甘肃省人民政府监察委员会委员。同年10月,在甘肃省第一届人民代表会议上,他又当选为甘肃省人民政府委员。
  1949年8月26日,兰州解放,张一悟十分高兴,他惦念家乡的人民和革命。自己虽在重病之中,仍迫切希望为甘肃人民贡献自己最后的力量。他多次向组织请求回兰州工作,1950年12月,党组织和人民政府同意了他的要求,并派他的长子张怀清去大连接他,由于张一悟身体过于虚弱,加上途中劳顿和受了风寒,到兰州后病情恶化,于1951年1月3日22时40分逝世,时年57岁。
  张一悟逝世后,党和人民对他革命的一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评价,称他是“甘肃最早的共产党员”“甘肃党的创始人”“马克思主义的播种人”“人民革命的鼓手”“进步青年爱戴的导师”“劳动人民最忠实的儿子”,在献给他的挽联上写道:“忠心共产主义一辈子,威武不屈,贫贱不移,精神长留党内;献身人民事业廿五载,艰苦备尝,酷刑备受,精神永耀人间。”对他的一生做了公正全面的总结。1月9日,中共甘肃省委、省人民政府为张一悟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谢觉哉、伍修权发来唁电,表示沉痛悼念。省委书记张德生、省政府主席邓宝珊亲自为其执绋送殡,沿途人民群众纷纷自发设祭送灵。同时,《甘肃日报》先后刊登了张德生、邓宝珊及陈成义、孙作宾、高健君、贺进民、吴鸿宾、万良才等领导的悼念文章,深情缅怀和赞扬这位勇敢无私的共产党员。
  原文刊登于《人文甘肃》第六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