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明青花弈棋簋式炉
2023年03月13日
字数:1,322
版次:07

□ 李笙清




  香炉作为香道必备供具,与中国传统民俗、宗教、祭祀活动密切相关。“铁铸小香炉,壁环平口铺。麝焚葵叶大,兽啮竹根趺。静几群书外,闲堂一物无。中间任灰烬,终与蕙兰俱。”北宋诗人梅尧臣的这首《香炉》,道出了古人以铁铸香炉焚香静室营造居家环境的一种方式。古时的香炉并不都是梅诗中的那种单一的铁铸而成,还包括铜、陶瓷、金银、竹木器、珐琅及玉石等,有着熏衣、陈设、敬神礼佛及净化居室等多种用途。香炉形制多样,博山炉、手炉、卧炉等各具特色,其中具有仿古遗风的簋式香炉就很有特点。
  武汉市江夏区博物馆收藏了一件明代青花弈棋簋式炉(附图),上世纪六十年代出土于武汉市江夏区流芳镇二妃寝楚王家族墓。香炉造型为直口,束颈,鼓腹,圈足外撇。一对虎形耳上下紧贴于两侧的肩腹部,虎目圆睁,口衔弯把,形象威严。内外施青釉,器底泛青。腹外壁两边主题纹饰为青花人物弈棋图案:棋盘前,三人席地而坐,两名少年正在对弈围棋;旁边一老者面容饱满,胡须飘然,右手向上伸出一指,似乎正在在指点二人弈棋。学棋者形神专注,目视棋盘仔细聆听;教棋者循循善诱,意态从容。口沿外表饰菱格纹一周,圈足外饰云头纹及二弦纹一周,人物弈棋图周边分别饰云纹、花草纹等,青花色泽清淡,柔和宁静。
  围棋是一种策略型两人棋类游戏,古时称“弈”,使用矩形格状棋盘及黑白二色棋子进行对弈,以目数多者为胜,是中国古代传统的琴棋书画四艺之一。围棋起源于中国,传说为帝尧所作,据先秦典籍《世本》记载:“尧造围棋,丹朱善之。”丹朱为帝尧嫡长子,自幼聪明,智慧极高,善弈围棋,相传为史上围棋第一高手。围棋在中国源远流长,历代善弈名家辈出,据孟子《孟子·告子上》记载:“今夫弈之为数,小数页。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说的是春秋晚期至战国初期,一个叫弈秋的人精通围棋,全国闻名,还带了许多弟子,传授棋艺。围棋蕴含着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是中国文化与文明的体现,亦是男女老少皆宜的游艺娱乐项目,被人们视为风雅之事。隋唐时,随着对外文化交流的扩大,围棋经朝鲜传入日本,乃至欧美各国,遂成为一项陶冶情操、愉悦身心、增长智慧的世界性的棋类竞技项目。
  青铜簋是商周时期用来盛黍稷稻粮的器皿,还作为一种重要的礼器使用。特别是西周时期,青铜簋与列鼎制度一样,在祭祀和宴飨时,以偶数组合与奇数的列鼎配合使用。据史料记载,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士三鼎二簋。簋在商代早期多为圆形,侈口,深腹,圈足。到了商晚期,双耳簋开始增多。西周时期,簋的形制渐趋复杂,出现了四耳簋、三足簋、四足簋和方座簋、带盖簋等。明代瓷质香炉以青花瓷为主,另有五彩瓷、斗彩瓷等出现,这件明青花弈棋簋式炉仿商周时期的双耳青铜簋样式制作,用作焚香供具,其造型别致,凝重浑厚,古风盎然。釉质肥厚细润,釉色淡而均匀,纹饰繁而不乱,层次分明,主题突出,人物刻画形神兼备,生动传神。明代围棋流派纷起,永嘉派、新安派、京师派等各领风骚,名家众多,《三才图会棋谱》《仙机武库》《弈史》等棋谱大量涌现,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围棋在有明一代的繁荣发展。这件弈棋图案的香炉立意美好,工艺精湛,在反映明代中期高超的青花装饰水平的同时,亦体现了弈棋活动在当时社会的普及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