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中共第一个农村党支部
2023年01月30日
字数:1,574
版次:03

□安杰


  2002年,河北省安平县在台城村建起“中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纪念馆”。纪念馆以实物、图片、文字等资料展示出“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在中国革命史、建党史上的重要地位,在爱国主义、党风党纪、反腐倡廉教育及红色旅游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正是由于在这里建起了中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这个原本平淡无奇的小村庄才声名远播。
  1886年出生在台城村的弓仲韬,父亲是爱国知识分子,早年曾在北京参加了支持维新变法的运动。受其父影响,他从青少年时期就关心国家大事,经常向群众宣传反帝反封建和妇女解放的道理。1923年4月,经李大钊介绍,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时反动政府制造白色恐怖,残酷迫害共产党人,斗争形势十分严峻,李大钊对他说:“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只在书斋里不行,只在城里也不行,需要把工农群众发动起来,组织起来。你在乡下长大,熟悉农村情况,党组织决定派你回农村发动群众,建立党组织,壮大革命势力。”
  按照李大钊的指示,弓仲韬回到了老家安平台城村。1920年到1921年,华北四省爆发大饥荒。弓仲韬反思造成父老乡亲们身陷于水深火热的痛苦之根源,并竭尽所能展开自救和反抗,这是他的使命。他采取的第一步,就是教农民识字,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
  弓仲韬在村里办起“平民夜校”,自编《平民千字文》做教材,陆续招收了村里的青壮年和没钱上学的贫家少年50多位学生,3间并不宽敞的教舍被挤得满满当当。在夜校中,有一个十七八岁的年轻人,名叫弓凤洲,因为读过两年小学,有一定文化水平,成为日后弓仲韬发展他成为一名党员的重要基础。
  办教育、开夜校,是那时乡村党建的普遍方式,弓仲韬是先行者之一。这也正是李大钊对返乡知识青年指出的道路。弓凤洲1905年出生,家里是贫苦雇农出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担任献县税务局局长时,填写简历时写的入党时间是1923年7月。经过中共安平县委多方印证和考察,他是全国第一个农民中国党员)。不久,农民弓成山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村里有了3名党员,弓仲韬向李大钊请示成立党支部,获得批准后,1923年8月,台城村特别党支部正式建立,当时尚没有县委,支部受中共北京区委直接领导,弓仲韬任书记,弓凤洲、弓成山分别任组织、宣传委员。弓凤洲同时担任弓仲韬的交通员,协助弓仲韬传递信件,并负责与天津党组织负责人薄一波同志联络。就这样,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农村党支部,位于衡水市安平县的“台城特支”正式诞生了。
  其时临近秋收,党支部成立后的第一个任务是发动农民开展“说理斗争”,要求地主增加报酬,减少地租。由于佃户、雇工人多心齐,据理力争,经过几番面对面较量,地主们最终同意了农民的条件。不久,安平县的乡村几乎都轰轰烈烈地展开了农民要求“增酬减租”斗争。
  1924年2、3月间,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下,弓仲韬与安平县北关高小校长李少楼取得了联系,经过二人的通力合作,安平县党的活动搞得有声有色。他们先后介绍北关的李春耀、张述增入了党,随后又吸收思敬村的袁大楞、李更入党。随着党员数量的增加,经上级党组织批准,他们先后建立了北关高小和思敬村两个党支部。随后邻近村庄有30多名在斗争中表现出色的农民被吸收入党,先后成立了7个村党支部。到1924年8月,全县已有党员100多名。李大钊对安平县党组织的迅速发展非常欣慰,他写信鼓励弓仲韬继续努力,并指示可建立安平县委,加强党对全县工农运动的领导。1924年8月15日台城村、思敬村和北关高小三个党支部选派了弓仲韬、弓凤州等9名代表,在思敬村召集召开安平县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建立中共河北省第一个县级党组织——中共安平县委。党的机关设在弓仲韬家中,将台城特支改为台城支部。这次会议确立了今后的工作任务,就是发展党组织,壮大革命力量,启发群众觉悟,领导群众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
  台城特别支部是我党第一个农村支部。该支部的建立,带动了周边农村党组织的发展,使革命星火在冀中大地迅速传播,为党在农村地区开展党的工作作出了积极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