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1958年朱德给“引洮工程”的题词
——一件史料背后的故事
2022年08月22日
字数:1,821
版次:03
  

□张晓东






  在“引洮工程”史料中,有一本《山上运河》的图书,上面印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领导人朱德当年为“引洮工程”的题词:“引洮上山是甘肃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创举”。题词字体若龙凤飞舞,又似苍松挺拔,雄浑有力。
  《山上运河》图书由中国作家协会兰州分会编写,作家出版社出版,出版时间是1960年1月。该图书分精装、平装两种印刷,总印数17000册。
  题词的诞生有特殊的时代背景。1958年7月7日,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家副主席朱德到达兰州,先后对兰州、酒泉、玉门进行了视察。在兰期间,朱德视察过工厂、农村、科研单位,游览过名胜五泉山、兴隆山,并在兴隆山上和兰州大学的同学们欢聚笑谈。有一幅油画生动再现了朱德视察兰州雁滩人民公社的历史场景:他精神矍铄,满面笑容,正同周围的公社干部和农民群众亲切交谈,洋溢着浓浓的欢喜之情;背后绿叶阴翳,在大片木杆支撑起来的苹果树掩映之下,脚旁的筐中堆满丰收的苹果……而朱德给甘肃“引洮工程”的题词墨迹,就诞生在他视察甘肃期间。
  当年“引洮工程”建设正热火朝天,题词原件转到了渭源县,很快被会川指挥部安排工匠复刻在所在地的山崖上。以后,题词原件又转到了临洮县,据说县里准备要将题词雕刻在一块大石头上面,竖立在洮河岸边。但由于工程的下马,终于没有实现。而题词原件一直保存在临洮县。后来,省上某领导到临洮县下乡,发现并带走了题词原件。再后来,这位领导将题词原件转交给了甘肃省档案馆……上世纪80年代后期,甘肃省档案馆准备编纂《甘肃省引洮上山水利工程档案史料选编》,在查阅历史资料时,从一个案卷内的牛皮纸信封袋中发现了题词原件。从此,朱德的题词墨宝成为甘肃省档案馆的镇馆之宝。
  甘肃中部干旱少雨,水资源极为紧缺,为解决缺水问题,建国后曾多次规划、实施引水灌溉工程,“引洮工程”即是其中的一个重点项目。“引洮工程”被喻为陇上“都江堰”“山上运河”。1958年6月17日,甘肃省西起岷县古城,东至庆阳县董志塬的“引洮工程”全面动工。施工期间常年动员民工10万人以上,最多时达16万人。遗憾的是,限于当时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条件,终因工程规模过大,被迫于1961年6月停建,耗资达1.5亿元。虽然这一改造自然的宏伟工程,限于当时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条件,终因工程规模过大等诸多原因,最终被迫下马,但广大人民群众为改变贫穷落后面貌所迸发出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则是可歌可泣的,值得大书特书的。朱德为“引洮工程”的题词墨迹,体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改善甘肃自然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视与关心,也反映出对“引洮工程”的期望与支持,已成为甘肃半个多世纪这段曲折而壮阔的引水工程的历史见证。
  历史在人们深深的企盼中掀开新的一页。1996年6月,朱镕基同志在甘肃视察后指出,“引洮工程是关系到甘肃脱贫的一个最重要的工程,这个工程一定会列入计划,一定会搞。”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到定西视察,对引洮工程作出指示。2002年9月25日,全国政协副主席周铁农同志率调研组就洮河水利工程建设情况来甘肃进行调研时说:“我们将尽力提供帮助,使这项造福人民的工程早日发挥作用。”2006年7月5日,国务院会议审议通过引洮供水一期工程可行性报告。2006年8月5日,国家发改委正式发文通知甘肃发改委,引洮供水一期工程正式立项。2006年11月22日,“引洮工程”重新开工,这项凝聚了几代人心血的生存工程,成为甘肃水利史上的圆梦工程,成为解决以定西水问题为代表的大型跨流域水利工程,它的开工建设将彻底解决困扰陇中地区的水资源瓶颈问题。
  2013年2月3日,是腊月二十三、农历小年,习近平总书记上午来到有“苦瘠甲天下”之称的甘肃省定西市,看望干部群众、给乡亲们送上蛇年新春祝福,并考察甘肃百姓期盼了半个多世纪的圆梦工程——引洮供水工程。习近平总书记深情牵挂、十分关心引洮供水工程,在引洮供水一期工程现场,他强调:民生为上、治水为要,要尊重科学、审慎决策、精心施工,把这项惠及甘肃几百万人民群众的圆梦工程、民生工程切实搞好,让老百姓早日喝上干净甘甜的洮河水。
  2014年底,引洮供水一期工程建成通水。2015年8月,引洮供水二期工程启动,水网向陇中腹地延伸。据甘肃省水利厅2021年9月的统计,引洮供水一期工程已累计供水5.75亿立方米,相当于受益区人均享用185立方米洮河水。目前,整个工程覆盖5个地级市的13个县(区),600多万人从中受益,约占甘肃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如今,甘肃几代人期盼了半个多世纪的“洮水之梦”已经变为现实,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祝愿,正成为美丽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