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住甘全国政协委员受邀参加全国政协书院研讨座谈会并连线发言
2022年06月20日
字数:839
版次:01
   本报兰州讯(记者王 钊)为深入学习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进行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6月14日,全国政协书院举行“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与特质”研讨座谈会暨“周周论学”活动,组织部分委员和专家学者共同研讨交流,并就如何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等重大理论实践问题提出意见建议。住甘全国政协委员、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所长马东平受邀参加本次活动,并进行了视频连线发言。
  2021年召开的十三届全国政协第四次会议上,马东平委员提交的“关于加大黄河中上游古文明遗址‘全域’保护利用”的提案,在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五十三次主席会议上审定为重点提案,并纳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重点督办。相关部门督办成效明显,甘肃的史前文明受到相关部门和专家学者的逐步重视,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21年6月中国人民大学韩建业教授带领团队对甘肃庆阳的南佐遗址启动了新一轮考古工作,此外还曾多次召开“齐家文化与华夏文明”学术会议。
  本次全国政协“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与特质”研讨座谈会暨“周周论学”活动中,委员们认为,中华文明植根于一个独立体系,在起源上独具特色,历史最悠久、文献最丰富,需要通过各种手段多学科、各领域共同探究中华文明起源,建立起符合中国逻辑的文明研究标准和话语体系。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世界看中国”与“从中国看世界”都是不可或缺的视角,要把中华文明放在世界话语体系中进行综合把握。
  马东平委员在发言时,为甘肃史前文明在华夏文明的形成、发展中的价值和地位进行了呼吁,建议国家相关部门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为统领,加大对探究区域古文明工作的支持力度,尤其是支持对黄河中上游古文明遗址的多学科考古研究,探究描绘中华文明如何从“满天星斗”到“多元一体”的演进路径。马东平委员认为,历史文化资源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要通过加强黄河上游古文明遗址的保护利用研究,释放古文明遗址赋能区域综合发展的最大效益,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