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小社区”里的“大民生”
——省级各民主党派、省政协委员聚焦如何提升社区工作水平
2022年02月14日
字数:2,633
版次:01
  

本报记者张 柳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和睦的邻里关系、友爱的社区文化、科学高效的社区治理模式,既是群众幸福感的源泉,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
  小社区里蕴含着民生百态,对于城市而言,社区是最小的管理单元,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党和国家关于基层治理的相关部署,最终都要汇聚到社区,并由社区开展落实。随着社区工作重要性的日益凸显,省级各民主党派、政协委员纷纷撰写相关提案,围绕基层治理、社区工作、物业管理等方面表达观点、建言献策。
 

小区物业,做好“大管家”而非“大当家”

  “物业公司不能只收费,应该让大家伙看看钱都花在了哪里。”
  “环境绿化、楼道清洁要做得更细致些。”
  “对高空抛物、电动车乱停、休息日噪音扰民等应加大巡查力度。”
  打开兰州某社区的业主群,不到半天,几十条消息就刷了屏。理性科学的建议、情绪化的表达都在其中,一些长期积攒的矛盾也通过文字暴露出来。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末梢,也是基层治理的重点,物业管理则是社区治理的重要内容。“实现社区治理与物业管理融合发展,对于不断增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具有重要作用。”省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在《关于全面强化物业社区基础作用发挥的提案》中指出,目前我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物业社区基础作用发挥明显不足。
  智能化管理薄弱,未形成社区管物业、物业纳入社区治理的互相信任配合机制,网格动态巡查尚待监管,社区工作者年龄偏大,部分社区基础设施欠账较大……通过调研走访,省政协社法委提出了我省物业管理存在的五方面问题。“要加强党建引领作用,实现县(区)、街道、社区三级党建工作协调机制。还应以贯彻实施《民法典》为契机,省上出台切实可行的物业管理融入社区治理的政策,并建立街道牵头、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的治理模式。”
  以前人们买房时往往会在意地段、交通、硬件设施等情况,而忽视物业管理水平。但越来越多的住户发现,物业管理的品质正以“长尾效应”影响着房屋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2018年,国务院修订了《物业管理条例》,法治化、规范化的物业管理成为小区业主们共同的期盼。
  “以物业收费这个矛盾高发点为例,许多业主认为物业服务收费不透明、不合理、乱收费,服务与收费价值不对等,因而不愿意缴纳物业服务费用。这导致物业管理企业服务不到位,从而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影响住宅小区的管理工作。”省政协委员、甘肃法成律师事务所主任王亦农在《关于加强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服务的提案》中提出,应建立收费市场化机制,收费标准由政府、物业企业和业主三方召开听证会进行商定。同时,探索建立物业服务信用管理机制,引导享受物业服务的个人积极缴纳物业管理费用,提供物业服务的企业按约定履行职责,促进物业收费率和物业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突发事件,既要应对好更要预防好

  作为社会的细胞和单元、市民生活触点最多的区域,一旦有突发事件发生,社区便站在了应对的第一线。2021年秋季,我省疫情防控工作中,社区成为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一线阵地。“这次应战暴露出了一些薄弱环节,非常值得总结经验,以此提高社区工作水平,做好突发事件的预警和应对。”民建甘肃省委会在《关于打造智能化社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提案》里这样写道。
  具体来说,“薄弱环节”即社区公共资源配置薄弱,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基本不具备公共卫生疾病防控方面专业知识,可支配的防疫物资、设备、工具等公共资源较少甚至没有。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患者也倾向于越过社区医院“一窝蜂”涌向大型综合性医院,不仅挤占了有限的急诊、急救资源,也易出现大面积交叉感染。
  对此,省民建提出,应把社区里的党员、团员、教师、医生、退役军人、物业保安、国有企事业单位志愿者等组织起来,形成有一定专业知识的应急管理工作队伍。至于怎样解决“无论疾病大小,总往大医院跑”的问题,则应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医院—大型综合性医院”层层联动的医疗信息化系统,使居民医疗数据互联互通、实时共享,解决医疗信息孤岛问题。
  与省民建的关注点相似,民革甘肃省委会也聚焦“社区如何应对社会突发事件”提出对策建议。在《关于社会突发事件社区平台建设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储备的提案》中,省民革提出,应通过网络交换各个社区的物资人员配置情况,一方面促进资源共享的最大化,一方面有助于社区内居民上线查询相关政策和信息,杜绝谣言和不实信息的传播。还应鼓励社会基层单位(社区或街道)与专业社会工作组织建立互助关系,在突发事件后对社区居民进行心理疏导、干预和安抚。
  

社区养老,让老年人安享“晚晴”

  “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以来,尽管我省相关部门积极发展养老院、敬老院等养老服务机构,但这些机构收住情况并不理想,加之更多老年人倾向于居家养老,因此相对集中的养老模式难以持久。”近几年,省政协委员,甘肃赛莱律师事务所副主任、执行合伙人周清馨一直关注着养老问题。
  走访多家养老机构后,周清馨委员表示,以社区为单位的互助型居家养老将成为破解社会养老资源不足的方式之一。她所撰写的《关于全省建立社区老人互助委员会的提案》给出了具体的实践方式:首先在社区成立互助养老委员会,配备一定的社区工作人员,推举身体健康且愿意服务的老人作为主要管理者。其次,广泛吸纳社区老人加入。特别是在运行初期,应要求加入的老人生活能够自理者优先。再次,根据老人的能力组建服务小组,提供卫生、饮食、购物、交流等不同服务,并让低龄老人与高龄老人结成对,向高龄老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关心。在互助养老的全过程中,社区尽可能为互助养老委员会提供活动场所,引导互助委员会举办各类文娱或交流团建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
  目前,关于养老问题已经在多层面、多角度得到社会关注,国家也从不同层面作出研判和预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印发的《关于推动物业服务企业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意见》中,就要求发挥物业服务企业利用常驻社区、贴近居民、响应快速等优势,发展社区养老服务。
  省政协委员、兰州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宁贵霞说:“条块化的社区管理下,有必要优先完善‘物业服务+养老服务’模式。”她在《关于发挥物业协同社区管理功能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提案》中建议,新建居住小区在项目规划阶段,就应落实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要求,其他小区也要有计划地进行适老化改造。
  “硬件改造升级的同时,社区应组建专业化养老服务队伍,加强服务人员的岗前培训及定期培训,精准对接助餐、助浴、助洁、助行、助医等需求与供给,为不同需求的老年人提供‘点菜式’便捷服务,让他们安享‘晚晴’。”宁贵霞委员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