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聚焦工业强省 在进位赶超中实现群众福祉持续提升
——省政协“从南梁到延安”政协委员读书群第五场专题读书活动综述
2021年12月29日
字数:3,009
版次:01
  

本报记者邱瑾玉

  “传统产业如何改造提升”“新兴产业怎样壮大做强”“新能源和相关产业如何融合发展”……
  12月13日至26日,由省政协经济委员会承办、省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协办,在“全国政协书院”智能读书平台上开展的以“求实开拓·弘扬南梁精神,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形成我省更有竞争力的产业格局”为题的第五专题读书活动中,参与读书的委员以问题为导向,围绕我省实施强工业行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在发展中实现民生保障、群众福祉,展开了深入交流探讨。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我省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今后一个时期将坚持产业兴省、工业强省,围绕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积极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激发实体经济活力,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产业综合竞争力。以今年“三化”改造为例,聚焦石油化工、有色冶金、装备制造等传统产业,开展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传统产业活力和竞争力进一步增强。1—10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4%,“三化”改造效果开始显现。
  省政协常委、省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温克珩在领读时谈起对我省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思路。他说,要围绕“三化”改造,在技术、产品、要素配置和营销方式上,瞄准国际水平,借助外脑开展集成创新,实现产业优势再造和产品升级换代。同时,要推进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与传统优势产业有机融合,算好“双碳账”,创新业态和经营模式,降低运营成本,提高附加值。“比如,在有色冶金产业方面,应组织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攻关,改变卖初级产品的现状,提升高端产品和终端产品供应能力,打造若干国内一流的有色金属产业集群……”
  在读书群中,“产业集群”这个词汇被委员们频频提及。省政协委员,甘肃能源化工投资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俊明在领读时说,产业集群是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我省提出强工业行动战略,就要以企业和企业家为主体,围绕全省各行业领域产业基础和产业链,瞄准应用的关键环节开展攻坚行动,促进优势产业链由低端向高端迈进、由短链向长链发展,全力打造产业特色鲜明、创新要素丰富、分工协作水平较高,在国内具有重要地位的产业集群,实现产业发展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和由优变强的高级化跨越。
  王廷璞、毛涛、张庆昉等委员认为,我省应以金川、酒钢、白银三大有色冶金企业为依托,协同建设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基地,开展有色金属精深加工产业集群招商,大力推进延链补链,重点建设电池、粉末冶金、电镀、电工材料、镍合金加工材料产业链,加快发展高温合金、耐蚀合金、特种不锈钢、高镍系列电池材料、电镀材料等高附加值产品,全面助推冶金-循环经济-装备制造、光伏发电-电解铝-铝制品产业链发展,打造下游终端产品制造集群,形成沿河西走廊有色产业发展带。
 

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

  我省风、光、热资源富集,发展新能源产业条件得天独厚。据统计,截至10月,全省新能源装机总量达2520.12万千瓦,到2025年有望突破8000万千瓦,实现经济和生态效益共同发展。
  省政协委员周颜忠在领读时谈到,“十四五”时期正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我省首先要重点补强风电和光伏设备制造、智能运维、咨询服务等传统领域产业链,提高产业附加值。同时,加快补齐氢能利用、新型储能、光热发电等新业态产业链,形成新能源全产业链技术创新体系;配套发展智能电网、现代绿色高载能产业等重点领域网侧、荷侧上下游产业,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提升新能源就地消纳能力;提升电力系统调峰能力,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建设,拓展新的电力外送通道,提升新能源外送能力。
  惠全红、雷菊芳、王明寿等委员认为,“十四五”期间,我省把新能源产业作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主攻点,紧盯“双碳”目标和进程,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撑,突出“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坚持资源优势与产业培育融合发展、创新驱动与产业升级互促发展、产业规划与区域布局协同发展、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协调发展,着力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全力构建新能源发展新格局。 
  当前,尽管新能源产业发展方兴未艾,但从能源战略角度来看,煤炭作为我国主体能源的地位和作用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持续。因此,如何实现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成了读书群中热门话题。
  省政协委员李俊明在领读时说,煤炭的清洁高效发展,对于煤炭行业、生态环境、经济运行有着重要意义,目前较为成熟的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方式有煤炭发电、煤制油品、煤制天然气,其中煤转化为电能是最安全、经济、环保的利用方式。推动能源消费革命,促进能源发展方式转变,应坚持以煤炭为基础、以电力为中心,大力推动煤炭清洁高效转化利用战略和电能替代战略。
  据了解,“十四五”期间,我省将全面推进绿色矿山建设,提高煤炭综合利用效率。2021年后新建矿山将全部达到绿色矿山标准,到2025年,煤矸石综合利用率达到75%以上,矿井水利用率达到75%以上、处置率达到100%,现有大中型生产煤矿全部达到绿色矿山建设标准。
  王廷璞、刘志文、王在广等委员认为,随着我省煤矿充填开采、保水开采、煤与瓦斯共采、边采边复垦等绿色开采技术逐步应用,矿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循环经济稳步发展,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但整体而言,开展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依然是一项艰难复杂的任务,其可能性取决于煤炭“质量”特征,因此要进一步做好煤炭地质研究和资源评价,推进煤炭洗选和提质加工,加快改造提升传统煤化工产业。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
  省政协委员袁治云在领读时说,改革开放之初,我们支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鼓励发展个体经济,允许下海经商,一举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以满足人民群众对好生活的向往,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再一次出发,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四十年改革开放证明,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我们的改革就不会停步,发展就永无止境。”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省政协常委,省社科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王福生在领读时说,县域是中国农业发展的空间载体,县域经济是中国的民生经济、国本经济,要重塑好城乡关系,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就必须依托县域经济的发展,推动城乡产业、生态、文化、公共服务协同发展、共融共享,走好城乡科学融合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民生工作离老百姓最近,同群众生活最密切,比如养老问题。省政协常委、省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主任侯文彬在领读说,今后5年,我省人口老龄化程度将进一步加剧,对经济发展、社会养老保障提出了新的挑战,我省坚持科学谋划部署,统筹协调推进,健全制度保障,养老服务从保障特困人群向保障全体老年人基本养老转型,从重视机构建设向居家社区机构协调发展转型,从补缺型、碎片化向体系化、制度化、多元化转型,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初见成效。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省政协委员,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包俊宗说,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对于我们甘肃来说,写好新时代温暖人心的民生新篇章,要继承和发扬‘坚守信念、面向群众、顾全大局、求实开拓’的南梁精神,再接再厉、苦干实干,把更多的时间、精力、财力投入到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中去,千方百计增进群众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