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金印蕴含古代民族政策
2021年11月01日
字数:1,178
版次:03

□李笙清






  晋蛮夷归义侯蛇钮金印,长2.2厘米,宽2.2厘米,高2.2厘米,重85.5克,收藏于武汉博物馆藏。印为纯金制成,金黄色,印钮为蛇状,双目圆睁,凸起,盘身,背部饰有稀疏的圆形鳞纹。蛇身下中间有一不规则的穿孔。印面大篆阴文三行六字:“晋蛮夷归义侯。”文字排列规范,刻划纤秀而劲挺,富有章法。
  蛮夷,古代泛指中原周边的少数民族,多数情况下,蛮夷狄戎统称蛮夷或四夷。《礼记·王制》载:“中国戎夷,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不可推移。东方曰夷,被髮文身,有不火食者矣。南方曰蛮,雕题交趾,有不火食者矣。西方曰戎,被髮毛皮,有不粒食者矣。北方曰狄,衣羽毛穴居,有不粒食者矣。”
  在我国古代,封建帝王对少数民族主要有征伐与怀柔两种政策。据《尚书·虞书·禹典》记载:“柔远能迩,惇德允元,而难任人,蛮夷率服。”意思是说只有安抚好远方的百姓,爱护近处的百姓,亲厚有道德的君子,信任善良的人,而又拒绝奸佞小人,边远的外族人就会相率服从了。《史记·五帝本纪》亦有类似的记述:“於是舜乃至於文祖,谋于四岳,辟四门,明通四方耳目,命十二枚论帝德,行厚德,远佞人,则蛮夷率服。”这些史籍中所称的蛮夷,指的都是中原之外的少数民族。汉武帝时期穷兵黩武,四处用兵,连连征战不息,东并朝鲜,西征大宛,南吞百越,北破匈奴,收取河套地区,夺取河西走廊,打通西域,封狼居胥,攘夷拓土,国威远扬,将当时汉朝的北部疆域从长城沿线推至阴山甚至更远地域,令西域众蛮夷臣服。历史上怀柔政策较著名的也出自西汉,汉元帝采取和亲策略,将王昭君嫁给南匈奴呼寒邪单于,数十年间,西汉与匈奴止兵息武,一直保持着和睦友好的关系,加强了双方的交流,使当时相对落后的少数民族产生对中原先进制度的向往,促使一些少数民族改变了对中原政权的敌视政策,并效仿中原制度。
  印章是古代身份的凭证和行使职权的工具,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在晋代,蛮夷多指南方及西南方的少数民族,为了笼络有些归顺朝廷的少数民族头领,便封赏他们以王、侯爵位,并赐印为信物。归义侯是汉晋时期朝廷赐予少数民族首领的封爵,据《后汉书·百官志五》载:“四夷国王,率众王,归义侯,邑君,邑长,皆有丞,比郡、县。”东晋时,朝廷以“归义侯”封授被征服的政权的统治者,包括在统一过程中主动投入朝廷的割据势力,亦有主动归附朝廷的少数民族势力头领,如公元347年,东晋派大司马桓温进攻成汉,成汉皇帝李势兵败,自缚抬棺,前往桓温营中投降,被东晋朝廷封为归义侯。晋蛮夷归义侯蛇钮金印发现于湖北恩施,商周时期,恩施属于蛮荒之地,魏晋时期的恩施地区属于南蛮之地,晋王朝对这一蛮夷部族首领实行怀柔政策,刻印赐赠,以示笼络,体现了当时各民族的融合已达到一定程度。
  这方金印制作精致,工艺抽象简练,印文布局严谨,结体端庄稳重,刻划瘦挺,丰满遒劲,虽历经1000多年,依旧灿然生辉,对研究古代民族关系史有着重要的实物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