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论文明互鉴在共建 “一带一路”中的传承和弘扬
2021年09月27日
字数:900
版次:03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院长 李国强



  回望古代丝绸之路发展史,我们清楚地看到,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以包容和开放为特征的文明互鉴,既是古代丝绸之路持续发展精髓所在,也是当今共建“一带一路”中连接各国人民的精神支点。文明互鉴是对等的、平等的,是多元的、多向的,而不是强制的、强迫的,也不是单一的、单向的。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垒,以兼收并蓄的态度汲取其他文明的养分,建立在文明互鉴基础上的合作关系更加坚固、更加美好,也更加持久。“一带一路”倡议汲取的是古代丝绸之路文明的精髓,传承的是古代丝路文明的精神,致力于打造的是互利共赢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光明未来。显而易见,文明互鉴既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本质属性之一,也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在深化“一带一路”建设中,挖掘丝绸之路历史文化不能缺席,传承和弘扬文明互鉴精神不能缺位。我们要通过文明互鉴,把“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优秀文化基因激发出来并赋予新的生命力,为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为打造各国休戚与共、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不断消除隔阂和误解,努力凝聚共同价值追求,即:必须倡导文明宽容,各国要尊重彼此发展道路和模式的选择,加强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求同存异、兼容并蓄、和平共处、共生共荣。必须奉行相互依存的国际权力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全球治理观,建立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的伙伴关系,秉持开放的区域主义精神,反对封闭、排他和单边主义。必须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包容的胸怀,协力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一体化体系;持续促进民心相知相通,着力加大丝路文化精耕细作的力度,着力提升丝路文明国际融通的厚度,着力强化政治互信、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三位一体”同步推进的深度,努力构建丝绸之路文化圈,打造丝绸之路文化新亮点,形成相互欣赏、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文明新形态,推动各国人民共同携手把“一带一路”建设成为文化交流之路、文明对话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