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甘肃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

【步履铿锵书华章】监在“点子上” 督到“关键处”

——省政协以民主监督实效助力高质量发展工作综述

作者:师向东 郭文慧

发布时间:2025-01-17 11:02:39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大会上强调:“发挥协商式监督优势,增强民主监督实效,助推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过去的2024年,省政协充分发挥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独特优势和人民政协作为爱国统一战线组织的功能作用,结合党政所需、群众所盼、政协所能,围绕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全省生态环境保护重点领域工作、优化营商环境等党和国家重大战略决策部署落实、全省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问题,健全完善民主监督制度机制,持续丰富工作实践,提升监督质效,以民主监督实效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肃篇章贡献了政协力量。

搭建平台协同发力

民主党派共谱对口监督“合奏曲”

甘肃是国家西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区、北方防沙带建设区、黄河长江等重要水源涵养区,是国家“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重要实施区,在国家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中举足轻重。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视察甘肃,都对我省生态环境保护寄予殷切嘱托。

众力并则万钧举,群智用则庶绩康。省政协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人民政协要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政协更好发挥作用创造条件”的重要指示,于2024年1月4日召开省级各民主党派对口监督全省生态环境保护重点领域工作启动会,明确6个省级民主党派分别对口监督我省“两山”“两河”“一市”“一沙”六个重点领域的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随后,省政协还专门向有关专委会、各市州政协印发工作方案,明确要求对对口监督工作给予支持协助。

对口监督工作全面启动后,省级各民主党派成立工作领导小组,详细制定实施方案,走访省直有关部门听取相关工作情况介绍,采取走访调研、随机暗访等形式,深入全省有关市州数十个县区,在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精准梳理问题、深刻剖析症结、科学合理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加强水资源保障能力,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协同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推进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治理,加强部门统筹协调机制。”

“要完善尾矿库治理监管机制,加强秦岭生态空间治理队伍建设,构建秦岭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加快推进‘生态颜值’变‘经济价值’。”

“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健全长效监管机制;加快推动水利规划,破解区域缺水困局;构建生态监测体系,提高科研支撑力度;推动国家公园批复,构建协同管理机制。”

“要全面履行法律规定职责,推进长江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扎实构建综合治理体系,提高生态环境保护能力,持续巩固生态保护成效。”

“要提升防沙治沙科技支撑能力,加大生态用水保障力度,做大做强特色沙产业,形成生态建设强大合力。”

“持续强化燃煤治理;严控机动车尾气排放,建立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机制;积极开展大气污染成因研究,强化科学防治、精准治污;创新技术手段,强化执法监管。”

……

2024年12月22日,省政协召开情况反馈会议,省级各民主党派逐一“亮出”对口监督工作答卷,畅谈新一年对口监督工作计划。

省级各民主党派对口监督生态环境保护重点领域工作,是省政协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丰富民主监督形式、提升民主监督质效的成功探索。值得一提的是,反馈会结束后,省政协在认真梳理一年来对口监督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制定印发《省级各民主党派对口监督全省生态环境保护重点领域工作机制》,为推动对口监督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提供了制度保障。

牢记嘱托勇担使命

擦亮“黄河之滨也很美”金字招牌

黄河安澜,国之大者。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甘肃视察,第一次提出“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在黄河国家战略实施五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视察甘肃,在兰州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

作为黄河国家战略的首倡之地,以实际行动实现“一河清水送下游”,是我省的重大责任和历史使命。围绕《甘肃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实施情况开展专题监督,是十三届省政协的重要履职内容。

2024年,省政协将监督重点聚焦于黄河流域甘肃段生态修复,组织由省政协人资环委、民革省委会及有关专家学者组成的调研组,由分管副主席带队,于10月28日至11月1日,先后赴临夏、甘南、白银3市州有关县区,深入黄河干支流、小流域治理及有关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现场,实地查看项目建设,了解工作成效亮点,总结做法经验,为更好贯彻落实黄河国家战略提出务实有效、针对性强的对策建议,供省委省政府决策参考。

临夏县槐树关河从过去的河道淤积、水系生态薄弱,变为如今的以河为轴、水清岸绿、生态优美的绿色长廊。

玛曲县累计治理沙化地37.19万亩,截至2023年底,当地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98.4%;黄河玛曲段出境流量达到157.4亿立方米,较2020年增长27.4%,较10年前提高近五成,年均水资源补给量达88.75亿立方米,较10年前提高逾六成。

景泰县米家山周家窑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地,在成片的梭梭林、碱蓬等植被的掩映下,一根根黑色节水滴管源源不断地将水分精准输送到每一株植物根部。生态修复后的米家山适生植物密布、随风摇曳,焕发出勃勃生机。

……

5天时间,调研组足迹遍及甘南、临夏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和白银景泰等陇中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区,深入重点修复治理的历史遗留采石采土场、废弃的矿洞、破损的山川地,详细了解修复项目实施情况,同当地干部群众深入交流,提出合理的修复建议。12月3日,省政协党组向省委报送了《关于实施〈甘肃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生态修复情况的民主监督报告》,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胡昌升对报告作出批示:“同意拟办意见。坚持问题导向,推动针对性的举措落实。”

“黄河很美,将来会更美。”202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兰州市黄河中山桥段,同干部群众交流时指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久久为功,一年一年推、一年一年抓落实。保卫母亲河,推动黄河流域生态治理和高质量发展,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省政协将继续发挥制度优势,搭建平台聚合力,唱好新时代的“黄河大合唱”。

服务发展尽己所能

聚焦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

好的营商环境是发展经济的“先手棋”、招商引资的“强磁场”,是一个区域竞争力的关键所在。2024年,我省深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提质增效年”行动,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谋党政之所需,尽政协之所能。一年来,省政协完善营商环境专项监督机制,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强化服务保障推动重大产业项目加快建设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等开展民主监督。

“要持续优化审批流程,提高数字化服务水平和效率,以项目为龙头牵引促进营商环境全面提升,在解决项目实际问题中检验营商环境水平。”

“要聚焦关键环节,全面推进体制、机制、政策、工作和模式创新,持续提升营商环境建设水平。”

“要进一步打通新上项目的堵点卡点,在‘延链补链强链’上持续发力,不断提升营商环境政务服务水平和效能。”

“要聚焦‘六个环境’建设细化目标任务,创新工作模式,强化要素保障,切实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困难,推动重大产业项目加快建设进度。”

……

自10月份以来,省政协成立9个监督调研组,并联合有关省级民主党派、省政协委员、专家学者,由主席会议成员带队,分赴全省各市州及相关县区,深入有关开发区、产业园、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现场,通过实地查看、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座谈交流、问卷调查等方式,全面了解掌握各市州、县区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创新环境、要素环境、人文环境六个方面的营商环境情况,从项目资金保障、项目审批、用地保障、供水保障、环评安评、施工许可、项目进展和项目配套建设等方面了解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情况,并结合监督情况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监督性调研结束后,省政协经济委牵头汇总14个分报告,向省直有关部门、省级各民主党派、省工商联等19个部门单位征求意见,最终形成了全省营商环境民主监督情况的总报告并于2024年12月31日通过省政协主席会议审议。

“总报告秉持了既看变化又看做法、既看成绩又看问题、既着眼应急又立足破题的原则,从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下大力气解决融资难、强化高端要素保障、严格规范行政监管执法、建立健全完善涉企救济机制等5个方面提出24条针对性建议,为我省优化营商环境贡献了政协智慧。”省政协经济委有关负责同志说。

深挖内涵守正创新

培“根”铸“魂”弘扬黄河文化

202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兰州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指出,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要保护弘扬黄河文化,传承好历史文脉和民族根脉。

千百年来,黄河流域民众沿河而居,孕育了内涵丰富的黄河文化,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始祖文化、农耕文化、丝路文化、长城文化、石窟文化等都在黄河甘肃段留下了丰厚的积淀。

实现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既要写好保护“答卷”,也要做好文化“文章”。而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挖掘黄河文化时代价值,是我省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绘就甘肃黄河“风情画”的重要举措。

2024年,省政协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部署,围绕进一步推动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甘肃段)建设开展监督性调研,以政协履职助力讲好新时代甘肃的“黄河故事”。

2024年3月以来,省政协分管副主席牵头,文化文史委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组成调研组,赴山西、陕西两省学习考察,随后在省内白银、兰州两市及有关县区深入调研。在此基础上,形成题为《准确把握“根和魂”战略定位 推动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甘肃段)高质量建设》的监督性调研报告,全面梳理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甘肃段)建设基本情况、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甘肃实际、充分借鉴兄弟省市工作经验,从合理确定建设范围、着眼全局提高建设定位、加强特色品牌建设、强化理论研究阐释、强化水陆交通网络、全民参与提升文旅融合、立足实际调整工作节点、建立跨区域工作联动机制、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等9个方面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这份监督性调研报告报送省委省政府后,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胡昌升批示省委分管领导和省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此报告反映出的问题要认真研究,对下一步工作的建议有针对性,可在今后工作中吸纳。”

奋进新征程,省政协将持续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完善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制度机制的重要部署,不断完善民主监督制度机制,聚焦党政所需、回应群众所盼、恪尽政协所能,以更高质效的民主监督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肃篇章贡献更多政协智慧和力量。

责任编辑:张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