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天地

话说正月

作者:郑学富

发布时间:2025-01-10 16:21:18

孔子修定的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的第一句话是:“元年春,王正月。”“春”指的是一年的开始,所谓“岁之始也”;“王”是指周文王,“王正月”即是大一统的意思。正月,为正阳之月,即“建正”之月。在观象授时时代,斗柄回寅为春正,春正所在的月份即为正月。为什么叫正月?每逢江山易主,新朝天子总要破旧制、立新政,这样才能代表江山唯我一统。破旧立新中十分重要的一条就是“改正朔,易服色”。所谓“改正朔”就是抛弃前朝旧历法,采用新历法,而重新确定每年的岁首之月是更改历法最重要的标志。新朝君臣认为,更改后岁首的这个月,不仅是新一年的起点,也是新的王朝开始的时间。

先秦时期,我国有六个版本的历法,称为“古六历”,分别是黄帝历、夏历、殷历、周历、鲁历和颛顼历。按照干支纪月法,一年有12个月,分别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冬至所在的那个月为子月。黄帝历、周历、鲁历皆以子月(今农历十一月)为正月,称为建子;夏历以寅月(今农历一月)为正月,称为建寅,寅月所在的那个月正好是在立春的前后,我们现在使用的即是夏历;殷历以丑月为正月(今农历十二月),称为“建丑”;颛顼历以亥月(今农历十月)为正月,称为“建亥”。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也统一了历法,推行颛顼历,以十月为正月。

汉朝建立后,沿用了颛顼历。但是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感觉这种政治年度和人们习惯通用的春夏秋冬不合,经常出现“朔晦月见,弦满望高”这样的现象,于是人们开始研究新历法,最终发现,夏历以一月为岁首是最为科学的。公元前104年,汉武帝颁布实施《太初历》,并将此年改为太初元年,正式确定使用夏历,即每年的一月为正月。在此后两千多年的时间里,尽管曾有几名皇帝进行过改历改岁首,但总体上一直使用夏历。所以,我们现在使用的农历,也称为“夏历”。

为何正月的“正”读“征”?这和自封为始皇帝的嬴政有关系。因秦始皇出生在正月,取名嬴政。古代的避讳制度很严格,嬴政名字有“政”,而岁首的“正”读音正好和“政”相同,这就犯了忌讳,因此将正月称为“端月”,即开端伊始。南宋建安黄善夫家塾刊本《史记·秦楚之际月表》在“端月”下引唐代史学家司马贞《史记索隐》注称:“二世二年正月也。秦讳‘正’,谓之‘端’。”宋代周密《齐东野语·卷四》记载:“至秦始皇讳政,乃呼正月为征月。”因避讳将“正”的读音(去声)改为“征”(阴平)。从此以后,人们便习惯性地称每年的第一个月为“正月”,至今沿用。

责任编辑:唐镜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