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本报记者师向东 实习记者郭文慧
发布时间:2025-01-09 17:13:46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甘肃是多民族多宗教省份。要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民族和宗教工作大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高质量履职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是省政协履职担当的应有之义、应尽职责。
召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座谈会,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制定印发《省政协聚力推动我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行动方案》,围绕“构建互嵌式社区环境促进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调研协商,组织少数民族和宗教界委员开展主题学习考察,围绕民族地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献计出力,倾力支持积石山团结村灾后重建……过去一年,省政协以有形之为强化思想政治引领、以有感之举凝聚人心汇聚力量、以有效之策助力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了以高质量履职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协答卷。
抓“纲”聚“魂”
以有形之为用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也是做好政协民族宗教工作的“魂”。
一年来,省政协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各项部署要求,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各项履职活动之中,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和省委对民族宗教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省政协将强化理论武装作为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首位任务,制定印发《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工作方案》,编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摘编》,通过党组会议、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主席会议、理论大讲堂等形式认真学习研讨。另外,省政协还专门购买《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分送省政协机关干部、全体省政协委员和市州县区少数民族和宗教界委员开展自学,引导广大政协委员和政协机关干部牢固树立“四个共同”、“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 在积石山的角角落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共渡难关的故事,就像黄河的涛涛流水,流淌不断;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已经深植积石山各族人民心中,成为各族人民的普遍共识。”
“我们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办学治校之魂,贯穿融入管党治党、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
“藏传佛教的信教群众来自多个民族,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藏传佛教界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近年来,肃南县始终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全县各项工作的主线,以建设各民族共同富裕先行区为统揽,积极探索创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途径。”
……
2024年5月13日,省政协召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座谈会,10名省市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作交流发言,或梳理历史启示、讲述当代故事,或畅谈学习体会、分享研究成果,或介绍工作举措、交流经验做法,于交流分享中进一步深学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的丰富内涵、核心要义, 增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共同为谱写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甘肃篇章凝聚政协智慧和力量。
此外,受全国政协办公厅委托,省政协发挥理论研究会和智库作用,组织专家团队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和实践”课题研究,进一步阐释甘肃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演进中的历史贡献及现实启示,为书写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甘肃篇章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现路径。2024年12月中旬,该课题顺利通过评审。
凝心聚力
以有感之举用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甘肃作为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典型地区,更加需要推动休戚与共、 荣辱与共、 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
一年来,省政协把凝聚共识贯穿于政协民族宗教工作全过程,通过建立健全制度机制、积极发挥界别委员和宗教界代表人士作用、开展主题学习考察、助力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等多种形式,推动各族群众人心归聚、精神相依。
在深入开展“千站千室万名委员”联系服务界别群众行动中,省政协专门制定少数民族和宗教界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办法,依托委员工作站 (室),引导19名少数民族界委员、35名宗教界委员在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等方面积极主动作为。
积石山县6.2级地震发生后,在积石山县一所乡镇幼儿园工作的省政协少数民族界委员马树婷立即行动起来,第一时间组织幼儿园老师为幼儿和家长开展地震科普宣传和心理辅导,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委员担当和使命。
省政协宗教界委员也积极发挥独特作用,经常性联系宗教界代表人士和信教群众,在关键节点和“支持宗教界全面从严治教”、“党亲国好法大”主题教育等重点活动中,积极做好政策宣传、思想引导工作。
而每逢春节、开斋节、圣诞节等重要节日,省政协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都会走访省级五大宗教团体,看望宗教界代表人士,听取他们对省政协民族宗教工作的意见建议,鼓励他们为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团结、宗教和睦、社会和谐多做有益工作。
组织少数民族和宗教界委员开展主题学习考察,是省政协民族宗教工作的“规定动作”。2024年5月下旬、11月下旬,省政协民宗委两次组织界别委员,分别赴湖北、四川和广东、海南,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感受祖国建设成就、提振拥党爱国热情”开展专题学习考察。委员们边走边看、动心动脑,详细了解兄弟省份的创新思路举措,学习借鉴优秀经验做法,既开阔了视野,更坚定了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有效提振了更好服务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气神和正能量。
数千年来,甘肃在推动中华文明起源发展、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深化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发挥了独特作用。运用好积淀深沉的历史文化资源和丰富深厚的红色文化基因,对助力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具有重要意义。
一年来,省政协坚持以文化之力凝聚共识,围绕南梁精神、长征精神开展深入研究,推动长征文化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前期研究成果转化,以红色文化夯实各民族群众拥党爱国的思想根基;持续大力弘扬敦煌文化,彰显敦煌在中外交往、文化交流、民族交融中的独特地位;开展周早期文化课题研究,梳理周人与甘肃庆阳的戎狄民族交往交融、开创农耕文化、先周礼乐文明等历史,发掘阐释各民族共有文化源头和文化特质;开展凉州文化课题研究, 通过挖掘凉州会盟、佛学东渐、“万国博览会”等史实,讲好各民族在河西走廊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故事,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助力发展
以有效之策用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甘肃地处西部内陆,经济发展水平、特别是全省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依然相对滞后。一年来,省政协紧盯助力全省高质量发展、助推各族群众共享现代化建设成果这一履职重点,围绕民族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等方面积极协商建言、献计出力。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省政协还专门制定印发《省政协聚力推动我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行动方案》,为全省各级政协组织有效助力我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提出更加具体的目标要求,明确了助推建设特色示范小镇、助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等10项重点任务。
在徽县城关镇东关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少数民族服务窗口,工作人员面带笑容,为社区少数民族群众提供政策咨询、证件办理等专项服务;在清水县第六幼儿园,孩子们不以民族为界、专以兴趣为媒,相聚在各个功能教室里,弹琴吹笛、放歌起舞、塑泥制陶、烹调美食、同做手工、共绘图画,开心笑容在脸庞洋溢,欢声笑语在校园里萦绕……这是2024年4月下旬,记者跟随省政协调研组在陇南天水调研时看到的生动场景。按照省政协年度协商安排,省政协民宗委组织两个调研组,由分管副主席带队,分别赴陇南、天水和酒泉、张掖,深入有关乡镇(街道)、村(社区)、学校等地,围绕“构建互嵌式社区环境,促进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开展专题调研。7月上旬,省政协召开专题协商座谈会,在调研考察的基础上,综合协商成果,形成了《关于构建互嵌式社区环境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建议》报省委省政府决策参考。
另外,省政协民宗委还联合省直有关部门、科研单位,邀请专家学者和政协委员组成调研组,赴甘南、临夏等市州围绕“我省深入贯彻省委十四届三次会议精神,筑牢国家西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常委会重点协商课题,赴临夏州围绕“强化服务保障,推动重大产业项目加快建设”“优化营商环境情况”等课题,深入开展调研监督,了解情况、梳理问题、提出建议,形成了相关调研报告。
我省民族地区也是水系源头区、生态脆弱区和保护重点区。针对这一实际,一年来,省政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建立省级各民主党派对口监督全省生态环境保护重点领域工作机制,围绕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等深入调研, 提出对策建议,为建设各民族共同守护的绿色家园贡献政协力量。
冬日的暖阳映照着同心广场,蓝天白云下,五星红旗迎风飘展;新修的篮球场上,一场激烈的篮球赛激战正酣;村党群便民服务中心里,老人们聚拢在一起,兴致勃勃下着象棋……这是2024年末,记者在积石山县刘集乡团结村看到的祥和景象。
2024年,积石山县进入灾后重建阶段后,省政协将这个汉、撒拉、保安、东乡、回、藏、土、羌等8个民族互嵌式居住的民族村选定为灾后重建联系村。省政协主席庄国泰多次深入现场调研指导,亲自谋划、亲力部署,主持制定融灾后重建与乡村振兴、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于一体的团结村震后重建规划,并协调省上各相关单位结合各自的行业特点和政策项目资金优势,多方谋划筹措重建资金,倾力支持团结村灾后重建工作。省政协办公厅、农业委、民宗委会同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西南民族大学专家团队和有关厅局多次到团结村调研座谈、完善规划,不遗余力推动团结村“三位一体”示范村建设。
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奋进新征程,省政协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的殷殷嘱托,一如既往发挥职能优势,努力 引导各族群众持续增进“五个认同”、强化“四个共同”“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不断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