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宗慈
发布时间:2024-12-02 10:00:00
“弱者,你的名字是女人”。这是莎士比亚名剧《哈姆雷特》中的一句台词。
在中国海洋史上有一位从不向困难低头的顽强女性,海洋地理学家刘恩兰(1905-1986),山东安丘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自然地理女博士,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创始者之一。
一
1905年,刘恩兰出生,刘恩兰的爷爷重男轻女。4个月的小恩兰患了痢疾,奄奄一息,爷爷把小恩兰扔在干草堆上。恰巧,父亲暑假回家,背着爷爷从鸡群里抓了一只母鸡,熬了汤喂她,把小恩兰和她的母亲转移到潍县,为她治疗。终于,刘恩兰从死神身边溜回来了。
刘恩兰的父亲毕业于山东广文大学,多年从事教育工作,著有多种数学、理化方面的著作。父亲是一位有民主思想的知识分子,教刘恩兰读书识字、数理化知识。刘恩兰14岁那年,父亲送她去南京考汇文女中。一年半以后,刘恩兰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南京金陵女子大学。刘恩兰对父亲是怀有感激之情的。她说:“我父亲从小就告诉我人要自立,他从来不因为我是女孩子而要求我‘三从四德’什么的。父亲曾在桌上画了一个大大的‘立’字,告诉我,立字上面一点是太阳,一横是长空,下面站着一个人,底下一横是地平线。‘立’就是一个人要头顶蓝天,脚踏大地,勇敢地站立着。”父亲的这个拆字教育法,使刘恩兰一生牢记了这些话。
二
1925年,刘恩兰从金陵女子大学毕业,时任金陵女大附中主任。当时金陵女大有个规定,任教6年可以出国一次。刘恩兰在任教4年后,学校破例送她到美国克拉克大学学习。刘恩兰选择了当时一门正在新兴而又是很少有女性去攻读的“自然地理学”(当时在美国也才有两所大学有地理系)。
1931年,刘恩兰获得美国克拉克大学硕士学位。在世界自然地理学科中,一个中国女性在国外获得硕士学位,在当时算是佼佼者了。刘恩兰的一位美国老师问她:“在你获得硕士学位后,如果有人送你礼物,你愿意接受什么样的礼物?”刘恩兰说:“我是学地理的,那些手绢、纪念册对我没有什么用,我愿意接受一个大大的礼物,比如有一条船,它能使我到世界各地去考察。”不多日,刘恩兰戴上硕士绶带以后,她的老师送给她一张支票是环球一周的旅费。于是,刘恩兰开始第一次环球旅行,她经加拿大,渡大西洋,穿直布罗陀海峡,到欧洲的意大利、德国、法国、英国、挪威、瑞典、丹麦、荷兰、波兰、苏联,过西伯利亚回国。在刘恩兰一生中绕过地球三圈,在还没有喷气客机的时代,也是不容易的。
回国以后,金陵女大创办了地理系,刘恩兰担任地理系第一任系主任。1938年,刘恩兰又有一次出国的机会,她申请去英国牛津。可是美国校董批示,只能去美国。英国牛津的学位连美国人都难拿不到,你一个中国人能行吗?假如一定要去英国,费用要扣除三分之二。刘恩兰认为,美国人不一定拿得到,中国人就一定拿不到吗?你也太看不起中国人了!刘恩兰拿着那仅仅三分之一的费用登程。这次刘恩兰走印度洋,经苏伊士运河,过地中海,再次穿直布罗驼海峡到达英伦。她选择这条航线,是因为人们说印度洋风浪特大,苏伊士运河已淤浅,她要亲自去观察。牛津大学包括48个学院,当时只有4个学院收女生。她进入收费比较低廉的圣希尔达学院攻读博士研究生,依靠做厨师和实验室助手维持生活和学习。两年后,刘恩兰获得牛津大学的博士学位,这是中国第一位女性获得牛津大学地理学博士。牛津有一个规矩,对每一位获得博士学位的人,除了博士证书以外,还奉送一套博士服。刘恩兰在回国前,关照学校把证书、成绩表、博士服都先送给美国那位校董再转到中国给刘恩兰。
刘恩兰历尽艰辛回到祖国,在迁到成都的金凌女子大学任教。这时李四光早已在庐山发现“中国冰川”,她主张在地质讲义中加入“中国冰川”的内容,可是一位英国教授不同意,认为国外地质论著中没有引用过这个材料,说明靠不住。因此,不能写在讲义中。刘恩兰反驳说:“‘中国冰川’已由李四光教授考察、研究和证实,你们没有,说明你们糊涂,应该在讲义中向学生介绍。”两人争执到教务长那里,教务长裁定是“暂不写入讲义”。当时吴贻芳校长在国外,刘恩兰一气之下,不辞而别,随一辆拉货的大车到了兰州,在兰州大学讲学一年。一直到吴贻芳校长回来,得知此事,写信请刘恩兰返校,她才回到成都。
1946年,刘恩兰应中美文化协会邀请赴美讲学。他利用这个机会在美国黑人居住区考察了一个月黑人生活,又到落矶山谷干旱地区的印第安人保留地考察印第安人生活。不幸,刘恩兰遇了车祸,严重的创伤强使她在美国医院里住了两年。这时,医生劝她再住一年,保证她可以痊愈。但倔强的刘恩兰带着伤残回到了即将解放的祖国。
三
1953年,刘恩兰到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工作,8月,军事工程学院院长陈赓在办公室里跟她进行过一次谈话:“您搞地理,懂得海洋,海洋在军事,政治、经济上的重要性您了解。我们想请您为中国的海防,为海洋开发、海军建设做些贡献。”刘恩兰爽快地答应了。
有一次军舰出海到旅顺口外考察,当时的苏联专家建议,刘恩兰不要上舰。苏联专家说:“苏联女人是不上军舰出海的。”刘恩兰反问:“苏联女人不上舰,因此,中国女人也不能上舰吗?”刘恩兰向领导反映:“如果不让上舰,我坐在岸上干什么?不上舰,我就不去考察。”领导请示北京,北京回答:“上舰。”这次出海收获很大,刘恩兰写了一份资料丰富的报告。
刘恩兰不但随舰艇出海,她还乘潜水艇出海。潜水艇是在颠簸中前进的,空间狭小,这样艰苦条件一般男性都不能承受。刘恩兰以坚强的意志战胜困难,为祖国海防觅取宝贵的资料。
有一次海面风浪很大,刘恩兰已经60岁,时任海军司令部航保部一级研究员,随舰出海。黄海的狂风恶浪使她胃病复发,猛地吐了一口血,为了不影响大家的工作,刘恩兰拒绝了舰长向上级的返航请示。
四
1979年,刘恩兰作为中国科学代表团顾问到澳太利亚参加国际地球物理学年会,并参加各项学术交流活动。在南太平洋航海中心,刘恩兰和大家一起登上270米高的电视塔,俯览悉尼港,远眺南太平洋。同年,在青岛,中国海洋学会组织全国中学生航海夏令营,她带领学生们攀上几层楼高的软梯,参观万吨级远洋轮。坚强的性格,坚定的爱国心和事业心,使她做出了一个又一个坚强的行动,甚至是人们难于理解的行动。
刘恩兰是独身女性。别人问起她,为什么当时不考虑结婚的问题。刘恩兰回答得很坦率:“说句实在话,我当时有做不完的事,有一个又一个的目标,我简直没有时间考虑这件事。说起来很简单,我追求的是做学问,没有时间追求爱情。但是,请你不要宣传我是提倡独身主义的。我主张这个问题让人们各自去考虑。”
后来,刘恩兰以80岁高龄继续担任海洋局的顾问,海洋、航海、气象、地理等4个学会的理事。这位坚强的女性以她的光和热描绘出海洋世界绚丽的晚霞。1986年7月15日,刘恩兰病逝,享年8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