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香政协

东吴与明初的漕运

作者:赖浩然

发布时间:2024-11-18 15:07:37 来源:民主协商新闻网

历代王朝或政权选择都城,最为关心的不外乎两个问题:一是军事防守;二是粮食供应。军队多,粮食充裕,才可长治久安,巩固政权。解决都城的粮食问题,主要有两种办法:一是提升都城周边地区的粮食产量;二是从富庶地区运来更多的漕粮,从秦代到清代,基本如此。东吴和明朝初期的都城均为南京,那么,这两个朝代是怎样解决都城漕运问题的呢?

南京:条件好

南京位于长江下游,距离太湖平原不远,从唐代中叶开始,太湖平原一直是全国的富庶地区,粮食产量丰富,所谓“苏湖熟,天下足”。这是因为此处的自然条件比较优越,河流众多,水道纵横,随处可就近引用,无须再作更多的改造工作。

和长安相比,南京不需要千方百计地兴修农田水利;和洛阳、北京相比,南京适合农耕的平原地区广阔。当然,并非说这里就不必再讲求水利了。关于江南水利的著作很多,如宋代单锷的《吴中水利书》,明代伍余福的《三吴水利论》,归有光的《三吴水利录》,归有光之子归子宁的《三吴水利附录》,均被人称道。这些著作中,重点论述的是河流湖泊的疏浚问题。

南京及其周边的粮食产量虽然十分丰富,可是都城附近还是需要开凿运河,以运输较远地区的漕粮,东吴开凿了破冈渎,明初开凿了胭脂河。

东吴:破冈渎

在东吴时代,太湖西畔的农业比东侧落后,南京不能完全依靠当地提供所需的粮食。该地濒临长江,长江源远流长,支流众多,交通便利,但它风高浪急,漕船经常沉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孙权做过一些改造河流的工作。

三国吴赤乌八年(245),孙权开凿了破冈渎(句容中道)。唐代许嵩的《建康实录》记载,孙权“使校尉陈勋作屯田,发屯兵三万,凿句容中道至云阳西城,以通吴、会船舰,号破冈渎”。

句容为今江苏省句容县,云阳西城,在今江苏省丹阳县延陵镇西,吴,即江苏苏州市,当时叫吴郡。会,即浙江绍兴市,当时叫会稽。破冈渎在今镇江市的西南、句容县东南25里处。为何叫破冈渎?顾名思义,这条运河起于小其(在句容县东南),向东穿过山岗,到云阳西城(今江苏丹阳县延陵镇西),与原有江南运河的运道相衔接。东吴役使三万兵开凿这一山冈,可想见工程浩大。山冈开断后,因河道纵坡,沿途上下建了14个蓄水的埭(坝),横揽渠道以节制水流,用以平水,拖船上坝(拉纤),逐一过堰,一次一次放入相邻段内,以保证通航。其中上7埭入延陵界,下7埭入江宁界,而以方埭(在今南京市东南25.5公里处)西接淮水(今秦淮河),通到建业。显然,渎因破冈工程,而称破冈渎。该运河在中国运河史上占有一席重要的地位:一是它沟通建康和太湖流域,航道通苏州、绍兴,交通运输的发展,使建康成为南朝的都城;二是这条运河的东段(从丹阳到苏州、绍兴),实为隋代江南运河的起源,关系大运河的历史尤为重要。

破冈渎的开凿使吴郡(今江苏苏州)、会稽(今浙江绍兴)两郡的漕船,直抵南京,避开了长江的风浪和波涛。自东吴开凿了破冈渎之后,东晋和南朝(宋、齐、梁、陈)的都城——建康(今南京),均相继受益。

明初:胭脂河

1368年,朱元璋称帝,定都应天府(今南京),建立了大明帝国;1421年,朱棣迁都北京,史称“永乐迁都”;在这期间的50多年,南京是明朝的都城。

朱元璋以南京为都城时,破冈渎已堵塞不通了。明初从苏南、浙北运抵都城的漕粮,经过两条路线:第一条,遵循太湖以东的江南运河运到镇江再转入长江运到南京;第二条,运到太湖,再经宜兴、溧阳西运,运到高淳县的东坝,转入石臼湖,又借陆运抵达南京。所谓“两浙赋税漕运京师,岁费浩繁。一自浙河至丹阳,舍舟登陆,转移甚难;一自大江溯流而上,风涛之险,覆溺者多”。

第一条路线,长江风高浪急,沉溺的漕船多;第二条路线,从石臼湖上岸的粮食,再走二三十路陆路运到南京,周折多,工作量大,成本高。为此,朱元璋于1393年,命大将李新开凿了一条胭脂河,以沟通石臼湖和秦淮河。它南起洪蓝埠,北至秦淮河,长约15里,底宽约4丈,上部宽10来丈,深约10丈。这样一来,从苏南、浙北来的漕船就可直接抵达南京城下了。

胭脂河工程需要在一条长约10里、高八九丈的胭脂石岗上开凿,在爆破技术落后的古代,工程的难度可想而知。据《溧水县志》记载,开山时先用铁钎在岩石上凿缝,将麻嵌入石缝中,浇以桐油,点火焚烧,待岩石烧红,泼上冷水,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使其开裂,然后将石块撬开,搬运出去。“焚石凿河,石皆赤,故名胭脂河。”焚石凿河使得山岗岩石夹杂着紫红,犹如妇女用的胭脂,胭脂河之名便由此而来。其实,这是由于岩石中含有的铁质被氧化的结果。

如今,在河西的高岗上还留有当年运出的巨石,重的达10多吨。凭当时的工程条件,要将这些巨石从河中运上岸,谈何容易。史料记载,为了开挖这条运河,“役而死者万人”。

石臼湖水在安徽当涂县流入长江,如此一来,从长江中游来的漕船,也可从当涂转入石臼湖,再从胭脂河运到南京。胭脂河并不长,当时只不过开凿了当地的胭脂冈,工程量不大,但带来的效益却很多。

责任编辑:赵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