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文洋
发布时间:2024-11-08 04:10:00 来源:民主协商新闻网
1932年12月,红军第4方面军进入川北地区,领导劳苦大众闹翻身、打土豪、分浮财。许多豪绅家的丫头、侍女,富户家的童养媳,贫寒农家的女儿获得解放,她们不但积极参加革命斗争,还踊跃报名入伍,成为一名光荣的红军战士。
1933年3月,红4方面军的女兵已达400余人,军团总指挥部决定组建“妇女独立营”,人民军队第一支正规妇女武装从此诞生。随红军队伍不断壮大,“妇女独立营”也逐渐发展到近千人,总指挥部又将其扩编为“妇女独立团”。
1934年10月,“妇女独立团”跟随主力红军踏上漫漫长征路,每到一地,都有许多家境贫寒、出身苦难的姐妹加入红军,到1935年3月,女兵队伍已壮大到2500多人,“妇女独立团”又扩编为“妇女独立师”,下辖2个团,由军团政治部主任张琴秋任师长。
红军女兵建制从“营”到“师”,除担负警戒防务、战地运输、医疗救护、鼓动宣传等任务,还和男同志一样无数次在枪林弹雨中出生入死、冲锋陷阵,涌现出能征善战、屡立战功的“开国女将军”李贞和康克清、金维映、王泉媛等诸多著名女将领。
1935年4月,在攻打剑门关战役中,“妇女独立师”第1团奉命在剑阁城外阻敌援兵。战士们剪掉长发,用乌泥涂黑脸,以防敌人认出是女兵。在敌军发起攻击之前,张琴秋命人抓来一个“舌头”,经审问掌握了敌人的兵力情况,张琴秋命两个营阻击,一个营迂回到敌军背后,实施两面夹击,全歼了敌人的一个旅。同年5月,红军总医院遭川军进攻,“妇女独立师”接受了保卫医院的任务。张琴秋深知敌强我弱,不可硬拼,她指挥部队迅速占领医院四周的制高点,隐蔽待命。待敌人进入最佳射程,一声令下,猛烈的火力打得敌人晕头转向,以为被红军主力包围,四散逃命。战士们趁机冲进敌群,打掉了敌人指挥部,缴获了大量武器装备。在阿坝州杂谷脑地区,百余名藏匪挟持数百民众做人质,据守一座喇嘛寺与红军顽抗。在政策攻心、劝和劝降无果的情况下,“妇女独立师”第2团2营奉命发起进攻,苦战一天一夜,全歼了匪兵,解救出人质,被藏族同胞誉为“女菩萨兵”。
1936年8月,“妇女独立师”一个连女兵跟护200多名伤员行军,在腊子口的一道峡谷里,遭敌人一个营兵力的追击。连长向翠花、指导员刘桂兰率全连英勇阻击,用大刀长矛与敌人骑兵展开搏斗,最后以全部牺牲的惨痛代价换得援兵到来,让伤员们安全脱险。
长征途中,红军的所有物品,除骡马驮行,还需身背肩抬,“妇女独立师”第2团“兵工营”担负着物资运送任务,全营有担架连、运输连、背粮队等。担架连的100多名女战士负责运送、照顾重伤员。虽雇用了许多抬担架的民工,常有人耐不住艰苦逃离队伍。这时,女战士除自身背负弹药、行李等,还要抬担架,体能好的4人抬一副,弱的8人抬一副,不论翻雪山、过草地还是危途险径,她们凭着超凡的毅力,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出色地完成运送任务。
长征途中,“兵工营”要负责疏通道路,红军总医院有一台X光机,连同附属的发电机等总共有七八百斤,要六七副担架才能全部抬走。1936年2月,翻越党岭雪山时,遇到一道200多米长的冰坡,光滑陡峭、难以攀登。“兵工营”的女兵们不畏艰难,硬是用石头砸出一级级台阶,把X光机等设备抬过了3千多米的雪山。
1936年10月,“妇女独立师”中的1300多人被编为“妇女先锋团”,随红军西路军渡过黄河,与马步芳匪兵鏖战3个多月,最后有300余人陆续返回陕北,分散到各部队参加抗日、解放战争。
人民军队第一支正规妇女武装的女兵们,以无限的忠诚、执着的信念、顽强的毅力,在艰难困苦、极端恶劣的环境中,恪守初心、不负使命,在铁血队列中扬起一面铿锵的旗帜,为中国革命成功铸就了一座不朽的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