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8-07 10:00:00 来源:民主协商新闻网
党派团体是人民政协的重要参加单位和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发挥好各党派团体在人民政协中的作用,是彰显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特点和优势、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统一战线组织功能作用和深入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必然要求。
一、党派团体在地方政协履职的基本现状
(一)力量不断壮大
随着党派团体自身的发展,党派团体政协委员人数持续上升,在政协中履职的力量也不断壮大。2013年,甘肃省政协委员总数590人。其中党派委员159人,占26.9%,团体53人,占8.98%;定西市政协委员299人。其中党派委员50人,占16.72%,团体24人,占8.0%;定西市各县区党派委员占8.36%,团体占2.1%。到2023年,省政协504名委员中,党派委员148人,占比上升到29.4%;定西市3个民主党派(民革、民盟、民进)市政协委员由2013年的28人增加到40人,增加了42.9%,副主席由2人增加到了4人,增加了50%;县区政协党派委员数量也有了稳步提升。
(二)履职途径不断拓展
除了通过提案、大会发言、视察调研、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等传统途径履职外,随着协商民主制度建设的进一步加强,政协协商、基层协商为党派团体在地方政协履职提供了新平台,拓宽了新渠道。到2023年,省政协共召开专题协商座谈会83场次。其中省级各党派团体发言62次,占发言总数的75%。14个市州都开展了专题协商。随着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党派团体在地方政协履职的途径更加多样、内容更加丰富,作用更加凸显。定西市开展“一碗烩菜办丧事”“‘临’距离协商”“通事商”等基层协商4320场次,党派团体政协委员参加640场次,成为党委政府加强基层治理的有力助手。
(三)履职成效不断提升
一是提案数量不断增加。省级三个民主党派(民革、民盟、民进)2011—2016年提交省政协提案658件2017—2022年666件,增长了1.2%;定西市级三个民主党派2011—2016年提交市政协提案156件,2017—2022年198件,增长了26.9%;县区政协提案2011—2016年249件,2017—2022年407件,增长了63.5%。二是履职成效显著提升。民进甘肃省委会《关于加强敦煌地区水资源保护和生态治理的提案》、九三学社甘肃省委会《关于支持开展黄土高原实施“固沟保塬”工程的提案》、民革定西市委会《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引洮工程建设的建议》等大批高质量提案助推了省市 重大规划的获批、重大项目的落地和重要工程的实施。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黄河战略实施等重大任务中,各民主党派发挥专业特长和联系广泛优势,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以知民情、汇民意、聚民智、解民忧为主要内容的社情民意信息工作作用也更加突出。
(四)体制机制更加完善
一是协商程序逐步规范。形成了制定协商方案、组织专题调研、开展民主协商、专题议政协商的工作程序。明确党委、政府在协商活动过程中的职责。建立人民政协政治协商会议纪要制度,进一步规范了整理报送协商成果的形式、时间和部门。健全协商意见建议的处理、反馈程序,将提案、协商意见的办理情况统一纳入考核。二是协商内容不断细化。如会前利用座谈会、政情通报会、议题研讨会和派送协商资料手册,帮助参加协商的委员多知情、知实情并掌握好大政方针和政策;会议期间,运用大会、小组讨论、专题议政会、界别座谈会,扩大、畅通建言渠道,活跃协商气氛,提高协商成效。三是整体效应充分发挥。地方政协积极探索处理好政党协商、政协协商和基层协商之间的层次关系,充分发挥地方政协全体会议、常委会会议(常务委员专题协商会)、专题协商会、秘书长联席会议、专门委员会会议的优势和关联作用,整体效应得到充分发挥。
二、党派团体在地方政协作用发挥中存在的问题
(一)在强化思想引领、广泛凝聚共识上有待进一步提升
地方政协在帮助党派团体及党派团体身份政协委员强化政治理论学习上还没有做到常态化、长效化。党员身份政协委员联系党外政协委员尚未形成有效机制。在广泛凝聚自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共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共识;挖掘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鼓励党派团体共同做好存史资政;引导党派团体加强对党的创新理论在人民政协的运用,加强人民政协理论研究等方面还缺乏积极探索和实践创新。
(二)在拓展履职渠道、增强履职效能上有待进一步提升
一是以提案为重要途径履职的积极性逐级递减。据统计,十一届省政协党派集体提案占审查立案提案总数的12.4%,十二届下降到10.9%;四届定西市政协党派集体提案占提案总数的18.1%,五届一次会议党派集体提案下降到13.8%;各县区党派集体提案平均占比约为13.3%。与集体提案相比,党派团体政协委员个人提案由于参政议政能力、调查研究水平的约束,提案的质量从省、市、县逐级下降。二是省市县党派团体收集和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的数量逐级递减。三是党派团体委员发挥智力、专业优势服务基层治理优势不明显。
(三)在落实政策要求、健全履职机制上有待进一步提升
一是市、县两级民主党派后备干部存在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问题,地方政府、人大、政协换届时“拿帽子找人”现象比较普遍;二是知情明政渠道不畅通。市县民主党派机关相关文件传阅缺乏渠道,现有的情况通报形式单一、次数不多,导致民主党派对党委、政府的有关工作知情不足。三是支持保障机制不到位。缺乏政协委员推荐遴选退出、党派团体履职绩效评价、提案督查督办评价、解决非体制内政协委员履职困难等保障履职的体制机制。
(四)在彰显党派特色、发挥团体优势上有待进一步提升
省、市、县地方政协完成换届后,政协委员中民主党派委员占比基本保持稳定。除工商联外,工、青、妇、科协等团体委员数量偏少;市州政协还存在一人一界别的情况,县区政协一人一界别情况更为普遍;团体政协委员界别意识不明显,在政协多以个人身份履职,工作中难以形成界别的整体合力;各团体界别提案数量少,在发挥团体“专”的优势,深入、持续调查研究,形成建言献策品牌方面还有一定差距;地方政协专门委员会与相应界别党派团体政协委员联系不够紧密,与民主党派各级组织联络不经常,开展联合调研不够主动。
三、建立健全党派团体在地方政协发挥作用机制
(一)要建立地方政协党组联系地方民主党派组织制度和党员身份政协委员联系党外政协委员制度
将党派团体政协委员全员纳入地方政协党组成员联系对象,引导帮助党派团体政协委员主动提高政治意识,更加筑牢主动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自觉。
(二)要建立政情信息通报制度
一是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向地方政协通报、协商重大事项时邀请党派团体相关负责人参加;二是在开展对口协商、督查检查、委员视察、提案督办过程中尽可能邀请党派团体成员参加;三是帮助党派团体积极向同级党委、政府提出建议,为党派团体及时传阅相关重要文件提供帮助。
(三)要建立政协各专委会与民主党派联合调研制度
对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提出的意见建议,地方政协要及时研究、办理和反馈。
(四)要完善沟通协调机制
一是建立健全定期交流走访机制,政协主要领导每年带队围绕民主党派参加地方政协重要事项与党派团体进行座谈,听取意见建议。二是每年就政协协商选题、重要研究课题等工作对党派团体进行走访征集。三是主席会议每年专题围绕党派团体在政协发挥作用进行专题研究。四是加强地方政协机关与党派团体机关的联系,共建共享资源。五是建立健全秘书长联席会议制度。借鉴民主党派专职副主委担任同级人民政协兼职副秘书长的制度。
(五)要完善表彰激励机制
重视党派团体干部的锻炼和培养选拔,加强党派干部交流,推动民主党派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将民主党派组织吸纳进入地方政协委员履职评价体系,在评比表彰过程中,充分吸纳民主党派意见;聘请民主党派委员担任地方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员,为地方政协开展工作贡献力量。
四、党派团体在地方政协发挥作用的对策建议
(一)积极引导党派团体在凝聚共识上持续发力
1.加强思想引领。各级党委要把思想政治引领放在突出位置,更好引导党派团体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要进一步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的作用,把引领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等政协参加单位加强思想建设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列入工作安排。
2.准确把握内涵。各级党委政府要支持党派团体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在重要文件起草、重要规划制定、重要人事安排等方面要认真征求、积极采纳民主党派的意见建议。
3.广泛搭建平台。一要搭建学习平台。组织党派团体政协委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鼓励党派团体政协委员上讲台、谈体会,积极撰写理论文章,增强学习实效。二要搭建履职平台。支持党派团体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开展调研,形成有价值的意见建议。三要搭建保障平台。要为民主党派在政协发挥作用创造条件,帮助民主党派解决机构、编制、职级职数、经费、办公场所、干部交流等方面的问题,为民主党派履行职能提供保障。
(二)积极支持党派团体在自身建设上创新发展
1.积极落实统战政策。一要建立非中共党员后备干部人才库,纳入干部培养计划,解决民主党派干部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问题。二要制定和完善市、县民主党派机关“三定方案”,解决专职干部待遇。三要将统一战线政策落实情况纳入政治巡视巡察范围,列入考核内容。
2.增强自身履职能力。一要支持党派团体通过政协渠道,向党委政府反映党派团体关注但自身不能解决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二要制定培训计划,加强对党派团体政协委员和民主党派专职干部履职业务培训,帮助提高议政建言能力水平。
3.充分发挥界别特色。一要加强对党派团体界别工作的组织领导。围绕委员专业特长,提供便利条件,设立课题议题,支持调查研究,形成话语权,帮助党派团体形成参政议政特色品牌。二要进一步发挥地方政协各专委会联系界别的作用。每年安排专委会与党派团体开展联合调研,邀请党派团体政协委员参与民主监督和视察活动。三要支持党派团体参与协商向基层延伸,共建委员活动联络室等工作。
4.营造参政议政环境。利用地方政协优势资源和宣传渠道,在网站开辟党派团体专栏,链接地方党派团体网站,加大对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政协履行职能情况和参政议政成效的宣传力度,扩大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社会影响,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更好履行职责营造良好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