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7-10 10:00:00 来源:民主协商新闻网
全方位宣传教育 筑牢共同体意识
□ 王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近年来,兰州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贯穿到民族工作的各领域全过程,促进各民族群众增进“五个认同”,不断开创全市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局面。
一是要着力深化完善工作体系,使宣传教育更加有力。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作为宣传教育主要内容,突出抓好“三个意识”“四个与共”“四个共同”“四个关系”“五个认同”等理念的宣传,增强宣传教育的全面性和准确性。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一步加强对党的民族理论政策的宣传解读,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出更加鲜活、更有说服力的正确阐释,使宣传教育更加贴近基层、贴近实际、贴近群众。
二是要着力创新拓展活动载体,使宣传教育更加有形。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媒体,鼓励支持制作传播民族团结进步公益宣传片、微视频、微电影,创作更多优秀的少数民族题材影视剧和文化产品,增强宣传教育感染力。充分挖掘近年来涌现出的各类先进典型人物事迹,形象生动讲好兰州民族团结进步故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大力实施传统文化传承工程,全方位、多渠道、广覆盖宣传中华文化,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文体活动,增强各族群众中华文化认同。建立健全民族优秀文化保护发展常态化工作机制,把民族文艺会演、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等作为重要载体,让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不断深入人心。积极打造网上文化交流共享平台,线上线下结合,推进各民族文化交流互鉴、创新发展。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贯穿于国民教育全过程,贯穿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方面,以大中专院校为依托,以中小学校为重点,深入推进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筑基”工程,开展中华经典诵读、中华文明礼仪教育、中华传统技艺传承活动,突出民族一家亲内容,选树一批示范学校,发挥典型引导作用,把爱我中华的种子播撒在每个孩子心灵深处。
三是要着力深化交往交流交融,使宣传教育更加有感。坚持把互嵌式发展理念融入城乡建设规划、产业规划、公共资源配置,大力发展城乡互嵌式社区,充分利用基层党建、社区服务等各类阵地,引导、动员、鼓励各族群众积极参与基层活动,通过团结共建、牵手结对、互帮互助等形式,营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培育“大家庭”意识。积极构建社区党员群众联系民族群众机制,推进完善政协委员联系界别群众机制。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课程,确保少数民族学生掌握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鼓励支持市内优质中学举办少数民族班,办好市内大专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少数民族班、民族预科班,为更多少数民族学生成长成才创造条件。强化全体公民日常行为规范,完善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行业规章、职业规则等,营造自觉遵法守法、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维护民族团结的社会氛围。加强对外人文交流,注重发挥与周边省市区在文化交流互鉴中的作用,共建共享优秀民族文化资源。以“中华民族一家亲”为主题,深入开展“结对子”“手拉手”“心连心”等民族团结联谊活动,常态化开展文化讲堂、知识竞赛、征文演讲、书画摄影、诗歌朗诵和团结故事竞讲等活动,让各族群众充分参与,讲好各族群众真情交融、守望互助的感人故事,弘扬各族群众团结奋斗、共创辉煌的优良传统。
四是要着力融入共同发展实践,使宣传教育更加有效。坚持中华民族一家亲,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充分运用中央统一战线帮扶和东西部协作工作机制,加强技能培训,推动各族群众转移就业、增加收入;围绕主导产业建链补链强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培育发展民族企业,促进各民族群众因就业互嵌式发展;进一步巩固民族聚居区域脱贫成果,促进乡村振兴,加快和美乡村建设,推动民族聚居区域特色化发展;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加强民生领域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增进民生福祉,让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激发共同团结奋斗的内生动力。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将民族工作纳入全市社会化治理全局统筹推进,打造“党小组+网格员+联户”服务格局,做到沟通各族人民无障碍、服务各族人民无遗漏、保障各族人民安全无盲区。坚持主动创稳,持续排查影响民族团结的不稳定因素,坚决防范民族领域重大风险隐患。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同法治宣传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开展多层次、宽领域普法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各族群众自觉学法、遵法、守法、用法,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为强省会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作者系省政协委员,兰州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