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6-26 10:00:00 来源:民主协商新闻网
在学思践悟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兰永武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都要紧紧围绕、毫不偏离这条主线。
一、全面准确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维护好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才能实现民族地区的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民族根本利益。因此,要从政治上、大局上把握民族工作,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健全责任体系,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牵头协调、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湖北荆州市充分考虑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实际,针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实际,从政策、资金、人才、技术等多方面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补齐民生短板,增进民生福祉,让各族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推进共同富裕在行动、在身边。
二、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坚持把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为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要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在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比如,四川雅安市将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全面统筹谋划,围绕“川藏铁路第一城、绿色发展示范市”总定位,勇担“民族走廊”重任,全面实施“百村示范、全域提升”工程,在推动各民族共同富裕建设树立了新样板。再比如,金凤寺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以“爱国爱教爱家乡”为主题,开展“五进”宗教活动场所系列活动,设立“金凤书院”,常年开设公益书画班、古琴班、茶艺班,在各项活动中,讲好中华民族故事,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突出有形有感有效,注重社区规范化建设促“三交”。加快建设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是各族群众提供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的社会条件,有助于促进各族群众在共同生产生活和工作学习中加深了解、增进感情,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共绘和谐社会画卷。武汉市百步亭社区、荆州区城南街道新风社区,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党建引领社区治理,以社区“大党委”为核心,创新“联合调解”机制,提升矛盾化解能力,建立“1+4+N”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组织架构,以“微议事”共商共谋、“微管家”共破难题、“微积分”效果共评、“微服务”共享成果,不断提升了社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实现了共建共治共享。
四、促进各民族文化包容互鉴,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坚持文化认同是最深层的认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落实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从娃娃抓起”的要求,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立德树人有机衔接,构建全方位的教育体系,抓实做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筑牢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思想根基。武汉市汉铁高级中学和武昌区东湖中学,紧紧围绕“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核心问题,创新教育载体和方式,承办“新疆班”,推行“各族学生手牵手”“代理家长制”等“结对子”工作,促进各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宜昌市充分发挥独特资源优势,突出讲好三峡工程、屈子之歌、昭君出塞、万里茶道等四个中华民族故事,大力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宜昌实践,广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作者系省政协委员,肃南县政协党组书记、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