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探索

地方政协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4-04-10 10:00:00 来源:民主协商新闻网

近年来,地方政协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始终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作为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中心环节,扎实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现以庆阳市政协工作为例,进行地方政协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机制研究。

一、现状和做法

(一)突出协商主体的广泛性,协商民主横向覆盖范围持续拓展,彰显了全面发展协商民主,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时代特征

发挥政协党组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的领导作用,健全政协党的领导体系和机制,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发挥“重要阵地、重要平台、重要渠道”作用,依托“互联网+”优势,构建“一网三端”—“智慧政协”云平台,开通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强化委员线上协商建言、学习交流、反映社情民意,提案提交、审核、交办、督办等全程线上操作等功能建设,构建社情民意监督、民主党派监督、民主监督员监督、协商式 民主监督、提案办理监督“五位一体”民主监督体系。加强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制定印发协商议事工作规则,明确标准和程序,不断丰富“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制度化实践。

(二)突出协商层次的多元性,协商民主纵向布局实施逐步延伸,形成了涵盖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别群众广泛政治参与的独特优势

坚持政协专门协商机构性质定位,开展立法协商、行政协商、民主协商、参政协商、社会协商,拓宽网络议政、远程协商等协商民主的新路径。坚持党政中心工作落到哪里,政协工作就跟进到哪里,政协力量就汇集到哪里。坚持“不学习不调研,不调研不协商,不协商不建言”工作机制,坚持调研在一线开展、问题在一线协商、共识在一线形成的“一线工作法”,做到建言建在需要时、议政议到点子上。形成的《关于支持革命老区油气资源开发和就地加工转化利用的提案》被列为全国政协重点提案,《关于支持甘陕蒙联合加强秦直道遗址保护利用的建议》《关于立足资源禀赋,构建支撑体系,加快庆阳综合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关于重视支持南佐遗址开发保护的建议》《关于把庆阳岐黄中医药文化博物馆列入创建国家级中医药博物馆的建议》等许多社情民意信息,被全国政协和省委、省政协采用。坚持协商于民、协商为民,成立界别工作室和社区协商议事室、街道政协委员工作站,创建社区“接诉即商量,商好即办理,办毕即 反馈”,对于难以协商的事,由社区党委提交街道党工委,或提交上级相关职能部门协商解决,属于共建单位解决的及时转办等“三即两提一转”协商模式,协商民主的实效性显著提高。

(三)突出协商程序的规范性,协商民主发展制度机制不断创新,构建了政策配套、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协商民主体系

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基于七大协商渠道创新协商民主,扩大人民群众有序政治参与。政协协商的系统性和效能感明显增强,先后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市县政协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中共党员委员联系党外委员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强化政协委员责任担当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建立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机制的实施意见》等配套文件,修订完善政协常务委员会工作规则、专门委员会通则,确保了协商责任落实有制可依、有规可守、有序可遵。注重健全协商规则,积极培育协商文化,以全体会议为龙头,以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和专题协商会为重点,以对口协商会、提案办理协商会等为常态,全面深化界别协商、党派协商和调研协商。建立优化营商环境政策常态化协商机制,密切与市工商联、各县区政协的协同联动,坚持定期开展恳谈交流活动、专题报送涉企问题清单、会同党政督查考核部门跟踪督办制度,监督成效明显提升。

二、不足和差距

(一)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制度落得不够实

政协全体会议协商制度等6类协商形式的程序规范,推动完善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的落实机制,需要政协协商的事项必须经协商后提交决策实施,把协商互动列为必要环节,以及协商的参加范围、讨论原则、基本程序、交流方式等规定没有具体实施细则,协商议政质量评价机制缺失。

(二)深度协商互动的机制有待完善

加强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等功能建设,提高深度协商互动、意见充分表达、广泛凝聚共识水平,完善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和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机制,大力发展基层协商民主,完善基层直接民主制度体系和工作体系,加强议事协商,拓宽基层各类群体有序参与基层治理渠道等处于探索推行阶段,进展不够平衡,制度保障尚不明确。推进城市社区协商民主、企事业单位协商民主工作相对薄弱,农村协商民主选题不够精准,协商议事制度坚持不够经常,普遍存在协商程序不严谨,协商内容过于宽泛,协商过程公开不及时,协商议事会成员代表性不强、协商能力有限等问题。协商成果采纳、落实和反馈机制需要进一步健全完善。

(三)推进政治协商与其他协商渠道有效贯通需要加强

政协协商与政党协商等其他协商渠道衔接融合的组织平台、人才共享、程序保障和协商能力建设等制度机制尚不完善。健全发挥新型政党制度优势的机制,压实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履职尽责的制度安排,建立和完善政协协商议事规则,提高协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有差距。民主党派、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广泛参与协商,开展网络议政、远程协商和掌上学习、云端履职、委员履职记载等制度化平台建设不到位。

三、意见和建议

(一)准确把握人民政协性质定位,加强专门协商机构功能建设

1.完善政协重要协商方式的制度机制。全面贯彻落实新修订的政协章程,重点围绕“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把握政协性质定位、强化委员责任担当、履行凝聚共识职能”等内容,对协商内容、协商议题作出制度化规定,形成协商事项目录,健全协商议政的初始、推进、协商和后续阶段的落实保障制度机制,做到协商选题的产生、协商过程的组织、协商成果的落实、协商质量的评价都有相应的制度规范。

2.建立政协内设机构设置适时调整机制。近年来,地方政协大多增加了委员工作委员会,有的还在办公室设立调研科、社情民意室和委员服务中心,对服务委员履职起了应有作用。新时代发挥好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应围绕加强政协内部纵向联系、地方政协与各党派团体横向联系、党政部门对口联系,以及政协理论研究、增强调查研究能力建设,切实优化调整相关机构设置,以保障市县政协履行职能之需,解决县区政协“两个薄弱”问题。

(二)建立完善协商机制,打造全链条协商议政平台

1.建立多渠道协商议题提出机制。人民政协工作由决策后的民主监督向决策前的协商民主推进,是强化政协协商功能,构建团结合作重要平台的需要。建议完善政协内部选题机制和界别联合、委员联合提出议题遴选机制,不断丰富协商内容、拓宽协商范围、创新协商形式。同时,在选题协商确定过程中,建立健全党委牵头,党委、政府、政协共同协商选题,政协在参加单位中认真征求协商选题意见等制度。

2.探索推进制度化平台建设机制。加强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等重要协商方式的制度化平台建设,研究制定加强和改进专委会工作的意见,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中的基础性作用。创新界别协商、对口协商的制度程序和参与实践,突出政协界别特色,发挥委员工作室作用,更深层次地促进各界别的沟通交流。根据民主监督遇到的新问题有针对性地完善工作机制,积极探索“怎样凝聚共识”的方法路径,形成政协监督与民主党派、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动协商的新格局。

3.创新深化基层民主协商机制。扎实推进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在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等各个层级,以乡镇委员工作站、村民协商议事室、委员联络室、界别活动室建设为抓手,着力把协商地点从会议室延伸到工厂社区、田间地头,把提案、调研、协商、视察、委员读书活动、反映社情民意等工作有机融合起来,着力搭建集协商、监督、参与、合作于一体的全过程协商平台。

(三)健全创新协商形式机制,促进协商成果转化

1.完善经常性工作制度。围绕发挥好特色协商、读书学习、联系群众、舆论宣传、政协机关的支撑服务作用,对学习、提案、委员视察、专题调研、反映社情民意信息、文史资料等工作,以及网络议政、远程协商、专家协商等新的协商方式,促进政协协商与其他协商渠道融会贯通,强化制度衔接和运行规范,做到政协协商与政党协商、其他协商方式在议题和安排组织上互相配合、有机结合。

2.建立跟踪督办机制。协调党委、政府对政协报送的意见建议进行认真研究,积极采纳,明确办理落实部门,并对相关部门的办理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对不重视、不办理或办理不好的部门限期整改。同时,政协主动会同相关部门,通过组织视察、调研、座谈、走访等形式对协商意见的落实情况进行跟踪了解,对一些重要的协商成果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应再次协商。

3.建立激励考评机制。制定地方政协协商议政会、专题调研、提案质量和社情民意信息等协商议政质量评价工作办法,明确评价标准。优化委员履职考评内容,将任期内协商成果的认定、转化,纳入量化考核内容,完善委员激励约束机制。深入挖掘典型,及时总结经验,将行之有效的好做法总结出来、推广出去,不断健全协商机制、规范协商程序,扎实推进协商民主纵深发展。

责任编辑:唐镜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