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 柳
发布时间:2024-03-27 15:14:18 来源:民主协商新闻网
礼之用,和为贵。华夏大地上,“调解”“说理”“评理”一直是化解矛盾纠纷的良策。“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20世纪60年代,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的干部群众创造了“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的“枫桥经验”,成为全国政法综治战线的一面旗帜。
时光荏苒,“枫桥经验”历久弥新。如何更好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如何在源头治理上更进一步,如何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带着问题与思考,3月18日至22日,省政协赴庆阳市、平凉市围绕“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大基层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力度”开展专题调研。
“解铃人”:人民调解暖人心
追寻历史的足迹,时间来到20世纪50年代初。当时,以“封芝琴婚姻案”为原型的评剧《刘巧儿》红极一时,产生了巨大社会影响。故事的发生地,正是庆阳市华池县。故事里,不仅有勤劳勇敢的刘巧儿,还有一位“马青天”——马锡五。
1943年3月,马锡五在华池县公正审理了“封芝琴婚姻案”,并由此创造出具有依靠群众、教育群众、尊重群众意见、方便群众诉讼等鲜明特点的“马锡五审判方式”。走好群众路线,矛盾才能真正化解在基层,“枫桥经验”与突出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的“马锡五审判方式”一脉相承。
而在今天的华池县,就有许许多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人民调解员活跃在村镇、社区。
马建民便是其中一员。作为从公安一线退休的老干警,他曾参与棚户区改造、水网改造、道路拓宽等矛盾易发多发的工作,由此积累了丰富的调解经验。2021年退休后,他又走上新岗位,成为一名人民调解员。
“说实话,用不着老马开口调解,只要他坐在那里,矛盾双方心里的疙瘩就解开了一半,因为大家都觉得他能公正调解。”这是附近居民对调解员马建民的一致看法。
华池县综治中心的调解室里,红灿灿的锦旗也在诉说着相同的故事。“这是我帮助一位在华池受工伤的陕西货车司机协调赔偿后,家属送来的。你想啊,外地群众到了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咋办理医疗手续、咋跑保险公司、咋解决那么多困难?这时候就要靠我们调解员。调解员是干啥的?是为党委政府减压力、为人民群众办实事的。”马建民这样说,也这样做。自2021年至今,他已调解各类矛盾纠纷210余件,来过调解室的群众都对他竖起大拇指。
家庭里的事儿,是小事也是大事。常言道,清官难断家务事。但在华池县人民法院家事审理中心,家里事儿不仅能说清楚“理”,更能体现出“情”。
2016年3月,华池县人民法院被确立为全国100余家、甘肃省4个家事审判改革试点法院之一。县法院建立了家事审理中心,成立了家事审判庭,添加家庭元素,将“被告人”“原告人”席位替换为“丈夫”或“妻子”席位,通过添加家庭元素,营造温馨氛围,引导当事人正确排解负面情绪。同时,选任家事调查官、家事调解员、家事审判专职人民陪审员,采取“劝和”与“劝离”相结合方式,从家规、人情、伦理和习俗等方面找准矛盾根源,寻求解决之策。
“曾有过这样的案件,夫妻双方均同意离婚,但他们已成年的儿子不同意,并说只要离婚就跳楼。在我们的调解下,儿子最终理解了父母,尊重了他们的选择。现在,尽管夫妻离婚,但儿子与父母均保持密切联系,感情十分融洽。”法官张海燕说。
解民忧:绘出平安“枫”景线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大基层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力度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建立健全协同联动机制。“应在‘诉调、警调、访调’对接上持续用劲,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做到‘访、调、诉’一体推进。”省政协副主席、民盟甘肃省委会主委刘仲奎在调研中这样说。
在镇原县,“三调对接”矛盾纠纷调解工作法已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为“枫桥经验”本土实践趟出了路子。2019年11月,镇原县城关派出所被公安部命名为全国首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荣誉背后,是多年来的艰辛工作与不懈奋斗。
“派出所以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安治理新格局为目标,规范建设‘警调对接’工作机制,创新形成了‘民警+党员+干部+群众+专业人士’的多元调解机制,推动矛盾纠纷调解由民警单打独斗的‘星星之火’变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燎原之势’。”所长李希泽介绍,2023年,派出所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34起,辖区行政案件发案率较前三年平均发案下降13.36%,刑事案件发案率较前三年平均发案下降48.33%
距离镇原县城关不远的席沟圈村,是一座温馨、和美的村落。在这里,矛盾纠纷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全国人大代表、村党支部书记马银萍的努力。
“能帮助别人,我会感到快乐,帮不到别人就觉得生活没了意义。”马银萍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始终将目光放在那些需要帮助的父老乡亲身上。近三年,村“两委”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65件,其中马银萍参与调处矛盾纠纷84件,调处成功率100%。
“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农村矛盾纠纷错综复杂,做好人民调解工作需要一定的方式方法。“我们充分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建立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乡贤能人、党员代表、群众代表为核心的村民矛盾纠纷调解委员会,紧盯婚姻、地界、邻里等易发多发矛盾纠纷,以‘事要解决、源头解决’为标准,最大限度把矛盾解决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马银萍说。
解难题:“天大的小事”有人管
兄弟二人关于林地赔偿起了纷争、经济困难家庭还不上贷款与银行起了纠纷、留守老人遇到法律问题无法自行解决……
“群众的纠纷,大多是鸡毛蒜皮的小矛盾,可如果不及时处理或处置不当,就会引发不可预知的后果。所以,必须解决好这些‘天大的小事’。”崇信县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朱鸿鹏说。
矛盾纠纷“五步七天”调解法,是崇信县司法局在人民调解工作中,探索形成的独具本地特色的新时代“枫桥经验”。所谓“五步”,分别是网格摸排、分析研判、多元化解、跟踪回访、督导考评。“七天”则指七天内办结,一般矛盾纠纷要求1日内介入、3日内反馈情况、7日内调解完毕,一些疑难复杂纠纷可适当延长调解期限。
新窑镇西刘村亲弟兄关于林地赔偿的纠纷,正是靠“五步七天”调解法成功调解的。“通过早发现、早介入、早调处,我们将矛盾排查在早、化解在小,努力让新时代‘枫桥经验’惠及群众。”朱鸿鹏说。
60余年来,“枫桥经验”从一地走向全国。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实践中,崆峒区解放中路社区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转化为更加贴合城市社区实际的“微事网格解、小事社区议、大事街道兜、难事协商定”。
社区相关工作人员介绍,社区紧盯辖区“一老一小一特”重点服务群体,落实网格化“民情日记”和“民生档案”工作机制,开展清理乱堆乱放、关爱老人等暖心行动,为居民提供“家门口”式的精细化服务,累计化解矛盾纠纷120余起,排查整改重点区域安全隐患121处。
一路走、一路看、一路记,当调研进入尾声时,刘仲奎说:“调研结束后,我们将认真汇总梳理意见建议,充分消化吸收,深入研究思考,力争形成一份务实、具体、有操作性的调研报告,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甘肃、法治甘肃贡献政协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