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探索

地方政协工作高质量发展机制建设专项研究

发布时间:2024-02-21 10:00:00 来源:民主协商新闻网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认真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发挥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 构作用,加强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等功能建设”的重要部署,进一步健全完善地方政协工作高质量发展机制,凝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甘肃的磅礴力量,以政协工作高质量发展助力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根据甘肃省政协党组2023年重点工作安排和省政协党组书记、主席庄国泰同志的具体要求,由省政协党组成员、副主席王锐同志牵头,省政协文化文史资料和学习委员会具体负责,邀请有关方面专家学者和市县政协领导组成专项研究课题组,从2023年2月开始,先后赴河南、安徽、上海、内蒙古等地和省内部分市县开展学习调研,同步对6项分课题和18项子课题及时进行研究讨论。初步成果形成后,又进行了反复多轮的上下磋商。在此基础上数易其稿,形成了“地方政协工作高质量发展机制建设”专项研究报告。

一、积极探索新时代地方政协工作高质量发展机制建设

十三届省政协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统揽政协工作的总纲,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指引,自觉做“两个确立”的坚决拥护者、“两个维护”的坚定践行者。坚持党对政协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特点,锚定省委构建“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甘肃的奋斗目标,聚焦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发挥政协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的优势,以更具针对性、更高水平的履职机制和工作措施助力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积极探索建立与新时代新方位相适应的政协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工作机制,制定印发了《政协甘肃省委员会关于建立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工作机制的意见》,建立助力发展的“三项机制”(经济高质量发展重要问题咨政建言机制、招商引资牵线搭桥工作机制、招商引资民主监督机制),注重在履职实践中探索发挥政协优势作用的制度机制。同时,为进一步健全完善全省政协工作高质量发展运行机制,决定开展地方政协工作高质量发展机制建设专项课题研究。省政协主席庄国泰对课题研究高度重视,亲自安排部署,并提出了“各研究方向要注意把握高质量的方向和可能的目标设定”的明确要求。按照省政协党组的部署,在课题组组长、省政协副主席王锐带领下,课题组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扎实准备,专门成立了专项研究领导小组,制定了工作方案和研究大纲,明确了研究方向及任务分工、时限要求。二是多方联动,省政协相关工作机构和兰州市等7个市州以及民乐、古浪等县级政协协同开展各项分课题和子课题研究,千余名政协工作者和政协委员积极参与其中,特邀兰州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3名专家全程参与。同时,积极与省委宣传部沟通,争取将专项研究课题列入全省重点社科项目。三是学习借鉴,先后赴东、中、西部4个兄弟省区市政协学习考察。省内调研基本做到了全覆盖。整理汇编参考文献资料近100万字,印发全体课题参与人员学习。四是适时推进,先后12次召开领导小组会议、专题座谈会、研究推进会、审稿工作会议等,及时分析研究解决相关问题,确保课题研究顺利推进。五是严把质量,对研究报告下大力气精雕细琢,严把政治关、文字关、内容关、逻辑关、结构关,充分体现课题研究的全面性、系统性、现实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二、影响和制约地方政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困难和问题

在中共甘肃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十三届省政协在传承历届政协宝贵经验的基础上,立足新时代新方位新使命,着力在健全完善制度机制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对标对表高质量发展要求,地方政协在工作、机制运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关于党对政协工作全面领导方面

一是在强化思想政治引领,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体委员特别是党外委员的经常性学习制度体系还不够完善。二是理论联系实际不够紧密,理论学习与视察考察、专题调研等履职实践结合存在“两张皮”现象,对党委重点工作安排部署学习研究不深不透。三是在党的建设方面,还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政协特点不突出、党员委员作用发挥不充分等问题。

(二)关于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方面

一是协商内容与党委政府重点工作的有效衔接还不够紧密,深度协商互动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二是协商形式还不够灵活经常,远程协商等新形式运用不够充分。省际政协之间、省内三级政协之间协商联动机制不健全。三是协商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全过程质量评价体系不完善,协商成果转化还不够有力。

(三)关于协商式监督方面

一是知情明政机制不够完善,委员对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和落实情况了解掌握不够。二是在民主监督议题的确定上,党政部门与政协沟通衔接还不够紧密。三是政协委员的权利需要进一步尊重和保障,党派团体的监督作用还需要进一步发挥。

(四)关于参政议政方面

一是调查研究选题存在多而泛,方式单一固化;委员参与面不广、参与度不深;报告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二是提案质量整体不够高,提案办理还不够规范,督办机制还不够完善。三是社情民意信息收集渠道较窄,信息化水平不高,反映基层民情民意的高质量信息较少,激励约束机制不完善。

(五)关于凝聚共识方面

一是联系民主党派还不够经常,缺乏制度性安排,沟通交流不够深入。二是在广泛联系和动员各界别群众,发挥政协优势,在协调关系、理顺情绪、化解矛盾上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三是在用文化的力量凝聚共识上,方法手段、运行机制还需要不断探索创新。

(六)关于自身建设方面

一是政协委员的履职能力和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二是专委会基础性作用发挥不够,专委会同党政对口部门的协调联系不经常、不紧密。三是地方政协机关普遍存在基础工作薄弱、人员力量薄弱“两个薄弱”问题,“一委一人”、干部交流缓慢等问题相对突出。四是省市县三级政协上下联系指导不够常态长效,纵向横向联动机制不完善,缺乏有效平台载体。

三、对策建议

地方政协工作高质量发展机制建设,是事关政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需要在今后工作中认真研究,不断健全完善,使政协工作更好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一)坚持党对政协工作的全面领导,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切实提升党建引领水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充分发挥人民政协“重要阵地、重要平台、重要渠道”作用

1.建立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制度。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统揽政协工作的总纲,巩固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在坚持已有学习制度的基础上,通过“政协理论大讲堂”“书香政协”“智慧政协”等途径,研究建立覆盖全体政协委员和政协工作者的学习制度体系。坚持和完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座谈会制度,根据需要吸收代表性强的党外委员参加,定期开展集体学习座谈。邀请专家学者进行专题宣讲,安排政协领导同志和委员中的专家学者在政协系统、界别群众中宣讲,扩大学习覆盖面,提升学习实效。通过以上制度安排,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不断增进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夯实各族各界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

2.进一步完善学习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重要决策部署制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理论学习与政协履职实践紧密结合,紧扣中央要求和地方党委决策部署开展学习宣传、交流研讨、履职实践,形成制度性安排。健全完善政协工作部门与党委、政府相关部门经常性联系对接机制,加强沟通交流,提升履职实效。

3.建立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政协高水平履职“双提升”机制。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加强新时代人民政协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推进政协党的各项建设,进一步建强政协党组织体系。落实“两个全覆盖”要求,研究建立“党建+履职”双提升工作制度,开展“联建共建”,做到党有号召政协有行动、党有要求政协抓落实,倾力服务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大力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加强深度协商互动,完善质量评价机制,丰富拓展协商形式, 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职能作用

1.建立围绕党委政府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深度协商互动机制。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贯彻落实情况,规范协商纳入党政议事决策机制,构建党委统一领导、政府大力支持、政协精心筹办、群众深度参与的协商格局,使“政协需要党政参与协商”真正转变为“党政需要政协组织协商”。完善协商议题形成机制,以党委、政府、政协制定并实施年度协商计划为统领,健全完善科学有效的协商议题形成机制,在深入调研、认真分析的基础上,协商提出高层次、有针对性的协商议题。健全完善与党政部门良好的沟通机制,加强常态化联系,增进感情、交流思想,全面掌握信息,增强协商的针对性和专业性。

2.进一步健全完善协商运行机制。坚持政协全体会议协商、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专题协商会、月协商座谈会、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等制度,不断拓展协商形式,积极探索网络议政、远程协商等新形式。加快制定沿黄九省区政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商机制运行办法,建立省内沿黄河流域市县政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商联动机制,在推动国家战略落实中贡献甘肃政协力量。

3.进一步健全完善协商议政质量全过程评价机制。探索建立协商议政质量全过程评价指标体系,从议题选择、组织实施、办理落实、转化运用、跟踪反馈、考评奖惩、成果公开等各环节、各方面进行科学评估,完善掌握方针政策、深入调查研究、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协商讨论等运行办法,构建政协协商议政高质量运行的闭环制度。

(三)把准工作定位,不断提高人民政协协商式监督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健全完善知情明政、有效衔接、民主党派作用发挥等制度,确保人民政协民主监督“说得对、听得进、推得动”

1.完善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及落实情况知情明政机制。围绕监督议题,组织委员认真学习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及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把握形势、掌握政策、了解情况。根据监督工作安排,定期通报党委和政府有关工作情况,提前将有关材料送达政协委员。建立工作信息横向和纵向交流机制,推进相关信息公开。

2.完善与党委政府工作有效衔接机制。坚持协商式监督的定位,在同级党委领导下,围绕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在基层的贯彻情况、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落实情况、群众关注问题的解决情况,确定民主监督性议题,按程序批准后组织实施,协助党委政府解决问题、推动工作、化解矛盾、凝聚人心。不断完善民主监督协商交流、办理反馈、权益保障等机制,进一步健全政协和党委组织、统战、巡视等部门日常沟通机制,及时反馈委员意见建议。

3.健全完善政协委员权益保障机制。尊重和保障政协委员参加民主监督工作中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维护政协委员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提出意见、批评、建议的权利。完善支持党派团体开展民主监督在人员、时间、经费等方面的保障制度,确保更好发挥作用。完善发挥党派团体优势和作用机制,因地制宜探索民主监督新形式,提高地方政协民主监督的组织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

(四)提高参政议政实效,把牢“国之大者”、扣准“省之要者”、贴紧“民之盼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充分反映社情民意,切实提高提案质量,为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建诤言、献良策、出实招、鼓实劲

1.建立聚焦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做深做实调查研究机制。按照党政所需、政协所能、群众所盼,坚持少而精、重实效的原则,健全完善科学精准选题、务实高效调查、集合众智研究、成果及时报送机制,切实给党委政府提出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意见建议,以高水平建言资政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健全完善社情民意信息全方位收集、多元化反映、便捷化报送机制。进一步巩固拓展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成效,依托“政协委员 工作站”“协商议事室”“委员联络工作室”,全方位、多渠道收集社情民意信息。完善激励约束机制,调动政协委员、政协参加单位、专门委员会、信息员和特邀信息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加快建设覆盖省市县三级政协的社情民意信息应用平台,提高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的时效性。

3.完善提案质量提升机制,建立重点提案、集体提案策划培育机制。突出质量导向,在继续做好已有的提案提出、审查立案、交办、办理、督办、答复、评议等制度办法的基础上,聚合全省政协系统力量,建立重点提案、集体提案策划、培育、征集等机制,着力打造向全国政协报送的高质量提案(市县政协联合策划、征集向省政协报送的高质量提案),助推相关工作更多进入国家战略或区域发展规划。

4.建立甘、陕、宁、青、新、川、蒙七省区政协助推“一带一路”和“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参政议政机制。利用甘肃地缘优势,建立以联席会议、主席座谈会议等制度,助推共建“一带一路”政协智库联盟、参政议政协作机制。建立“一带一路”学习调研考察制度,寻找合作机遇,挖掘合作潜力,增进交流协作,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五)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作为履职工作的中心环节,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广泛联系服务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港澳台同胞,形成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的强大合力,充分彰显新型政党制度优势

1.健全完善全方位支持民主党派发挥作用机制。建立地方政协联系各民主党派缅怀历史、追忆初心、凝心聚力、砥砺奋进机制,增进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完善政协党组成员定期走访民主党派、定期座谈交流制度,进一步完善民主党派在政协开展经常性工作机制,完善中共党员委员同民主党派委员交流情况、沟通思想、增进共识机制,健全各党派参加人民政协工作共同性事务交流机制,完善各民主党派在政协履职尽责机制。

2.建立万名委员联系服务界别群众机制。结合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依托“政协委员工作站”“协商议事室”“委员联络工作室”等平台,完善委员走访界别群众制度,开展“千室千站万名委员”联系服务界别群众行动,拓宽联系渠道,引导委员做好宣传员、信息员、帮扶员、服务员。按照“双向发力”要求,畅通委员反映各族各界群众意见建议机制,创造更多机会让群众走进政协,与委员“零距离”互动交流,凝聚广大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共识,同心同德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

3.建立政协文史资料工作专题化、系列化、品牌化机制。加强甘肃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研究,建立由省政协统筹,科学编制文史资料征编规划,省市县一体推进文史资料征编工作机制,彰显甘肃文化文史资源禀赋和各市州、县市区特色,打造甘肃“记忆”文史品牌。建立长效机制,以敦煌文化为引领,政协搭建平台,举办文化论坛等系列活动;增进与港澳委员的联系交流。发挥政协文史资料存史资政、团结育人作用,用文化的力量凝聚共识,助力文化强省建设。

(六)充分发挥委员主体作用,提升履职能力水平,强化专委会基础性作用,推动解决市县政协“两个薄弱”问题,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形成三级政协联动履职工作格局,为全省政协工作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完善进一步发挥政协委员主体作用机制。不断拓展完善委员联系群众办法,进一步健全委员系统学习培训、座谈宣传制度,引导委员强化对政协性质、定位和自身权利、义务、责任的准确认识和把握。优化激励保障机制,为委员知“上情”“国情”畅通渠道、明“下情”“民情”提供机会。切实做实委员每年开展一次主题性宣讲、提一条合理化建议、形成一件高质量提案、反映一条有价值社情民意信息等“N个一”活动,并进行量化考核。建立健全委员激励机制,按规定发放委员履职补贴,激发广大委员履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优化政协委员遴选产生和退出机制。

2.完善专门委员会工作提升机制。推进专委会工作制度化建设,使专委会工作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全面提升工作质效。完善联系服务机制,对外处理好与党政对口部门、所联系界别、基层政协的关系,及时了解掌握党政中心任务和重大活动安排、重点工作部署、重要工作动态;对内处理好与常委会、主席会议及其他委办的关系,形成工作合力。创新协商、调研、视察等履职方式方法,打造有专委会特色的履职品牌。探索“专委会+界别委员+专家团队”运行模式,提高专委会工作水平。不断完善专委会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与基层政协的工作联动,推动地方政协工作提质增效。

3.健全破解市县政协“两个薄弱”问题推进落实机制。根据中办《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市县政协工作的意见》精神,把“根据市县人口和经济规模、政协工作量等实际情况,配齐配强必要的工作力量,确保有人干事,确保有效履行职能”要求落到实处。借鉴外省市“行政短板事业补”等好的经验和做法,采取灵活有效的措施,有针对性地解决市县政协机关“两个薄弱”的问题。进一步完善政协机关干部培养、选拔、任用、交流机制,加强培养锻炼,优化年龄结构,加大政协干部到党政部门交流任职的力度。建立省市县三级政协干部双向挂职交流、跟班学习制度,完善“请进来”“走出去”干部学习考察提升履职能力机制。

4.建立省市县政协上下贯通、协同联动履职,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机制。坚持全省政协工作“一盘棋”,紧紧围绕省委“四强”行动和“三抓三促”部署要求,健全三级政协联动履职机制,省市县三级政协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制订计划前“沟通”,工作推进中“联通”,信息交流上“畅通”,成果运用上“互通”,联动调研视察,共同协商议政,以整体协同、优势互补、创新发展的履职合力助推省委省政府重要部署落地见效。完善全省政协信息系统共建共享工作机制,依托甘肃“智慧政协”网络平台,以新模式新技术赋能政协履职工作更加高效运行。健全省政协领导同志指导市县政协工作机制,完善下情上传和上情下达机制。健全省市县三级政协联系交流机制,定期不定期举办工作经验交流会、座谈会、理论研讨会,提高地方政协工作整体水平。

责任编辑:唐镜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