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董改正
发布时间:2024-02-27 15:13:30 来源:民主协商新闻网
在短篇小说集《人·兽·鬼》的样书上,钱钟书写道:“赠予杨季康,绝无仅有的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夫妻能得如此,古往今来都不多见。这源于杨绛深谙人生三味。
杨绛是清醒的、通透的,她说:“在这物欲横流的人世间,人生一世实在是够苦。……你要和别人和平共处,就先得和他们周旋,还得准备随时吃亏。”世事洞明的杨绛,却没有做一个八面玲珑的“成功者”,她借用一首诗说:“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
淡泊的杨绛又是刚强而韧性的。遭批斗时,其他人低头默然,杨绛却跺脚据理力争,大声申辩:“就是不符合事实!就是不符合事实!”这样刚强的一个人在遭遇不可逆转的历史强力时,她放下了身份去洗厕所,并在厕所里读书,几年干校生活下来,钱钟书出了《管锥篇》,杨绛译完了《堂吉诃德》。
在荣誉到来时,她躲、避、逃、淡,她说:“我无名无位活到老,活得很自在。”在自己的作品集出版时,她对出版商说:“稿子交出去了,卖书就不是我该管的事了。我只是一滴清水,不是肥皂水,不能吹泡泡。”她把丈夫和自己高达八百多万元的稿费和版税,全部捐赠给母校清华大学。她做,她得,但她不贪,因为她知道:“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杨绛出身世家,却绝不娇气。在抗战后,杨绛做了“灶下婢”,为了节约开支,她自己做煤球,弄得一脸煤灰;自己洗衣服买菜;她还写喜剧,为的是赚钱给家里买肉吃。公公问婆婆,将来他去了,她跟谁过,她说:“季康。”几十年后,杨绛依然引以为傲。
在需要作出牺牲时,杨绛选择了把阳光让给丈夫,她懂钱钟书,她为自己的牺牲而自豪,她说:“每项工作都是暂时的,只有一件事终身不改,我一生是钱钟书生命中的杨绛。”她骄傲:“实话实说,我不仅对钱钟书个人,我对全世界所有喜读他作品的人,功莫大焉!”
在钱钟书去世后的这些年,她默默整理着他的手稿和笔记,出版了他的作品。可以想象,一个耄耋老人,独自面对女儿和丈夫离去后留下的巨大孤独,是怎样彻骨的悲凉。她说她也想逃,但是没地方可以去,她还有很多事要做。现在,她的事做完了,她就干净地走了。
做好了人、做好了女人,她还做好了一个现象,那就是淡泊悠远的人生境界。她是一个才女,她是一个贤妻,同时具备这一点的,历史上已绝无仅有;她取得了巨大成就,却闭门谢客,不开沙龙,不参加聚会,如花默开,如树默长。不说奉献,却奉献着;不对镜头,却做着慈善;不唱高调,只潺潺地流着。她的清澈、宁静、淡远,并非钱钟书那般的不谙世事,而是在历练之后,是在通达之后,能如此,是智慧,是懂得,是面对纷繁躁乱时的那一点冷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