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邸士智
发布时间:2023-08-16 11:35:06 来源:民主协商新闻网
一
谷雨过后,点瓜种豆。
谷雨一到,队里人忙起来。套上毛驴,带上老铧,男人们扶铧,年轻人牵牲口,在地上犁出1米间隔一条条沟槽,沟槽中间,就是瓜趟。老铧犁出的瓜沟不光滑,淌水不流畅,要用抱耙一耙一耙拉整齐,拉成上大下小梯形。
瓜趟收拾好,接下来是洇水。不要浇得太满,七八成就行。水渗掉,不烂,地里可以进人,再用抱耙把梯形上边瓜趟的位置,一耙一耙拉平,瓜籽就种在这个位置。
种瓜是个多人协作的活,一人拿铲子在瓜趟边上一铲一铲别缝,一人端盛瓜籽的碗跟在后面往缝里丢瓜籽,后面的人提着盛湿沙的筐子在别开的缝上按沙。
这是大集体时代生产队的种瓜。1000多米长的一档条田,男女老少齐上阵。有种瓜经验的老年人专门拿铲子,妇女们丢瓜籽按沙,一些男人们套皮车架子车去拿洇湿的沙。三四天时间,一档瓜地全部种完。人多了好干活,也能干完活,干不完不行,地一干,瓜籽不会发芽。一天下来腰痛得直不起来,心里却是高兴的。这一档地的瓜,是全队人的希望。想到再过两三个月可吃到甜甜的瓜,嘴里唾沫瞬间下来。
二
民勤地处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包围之中,这两大沙漠是中国第四和第三大沙漠,民勤则是两大沙漠中间的一条楔形绿洲。
大自然是公允的,江南山清水秀,桃红柳绿。地处大西北的民勤没有红的花,缺少绿的草,却蕴生出一种独特的温带大陆性沙漠气候。这里没有工业污染,生长的作物都是纯天然无污染绿色食品,特别符合现代人的健康理念。这里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适合瓜类种植,种出的瓜糖分高,甜度大。甜到什么程度,说不上,反正就是甜,只要你吃过民勤的瓜,别的地方的瓜绝不会引起你的兴趣,用一句古诗词中的话,那就是“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民勤人没有辜负大自然的恩赐,他们沿着上苍指出的路一路前行,不断探索瓜的种法。现在,犁地不再用毛驴和牛,机器一过,瓜沟光滑齐整,瓜趟平平展展,铺膜、点种、压沙一次经过,一天时间结束全部过程。
大约三四年前,一种新的模式再次出现,清明过后的十多天开始进行日光温室育苗,用羊粪等加上现代科技腐化成有机质,一棵瓜苗一个穴窝,到得立夏,瓜苗已是一拃多长,移到地里,两个多月,瓜即出地。
七月时节,各地商贾云集民勤。路上跑满大大小小车辆,各种腔调的语言充满大街小巷。每个人的脸上都流露出兴奋的表情,民勤本地人是瓜卖到一个好价钱,一年的辛苦没有白搭;外地客商是又一次吃到民勤甜甜的蜜瓜,这一次民勤之行足够让他们赚得盆钵外溢。
三
大概容易的事情结果不是太好,美妙的展示,其过程往往漫长而艰辛。民勤蜜瓜充分说明这一点。
都说种子力量大,其实不是这样,像瓜,种子的力量很小很小,连上面的沙盖疤都顶不破,不及时取掉盖疤,瓜茎会折断,这墩瓜完了。
下种后的五六天,庄户人每天要在瓜趟上走上三回十八趟,看到哪墩顶起盖疤,蹲下捏碎盖疤,再把捏碎的沙土覆在上面。瓜出苗后,先是两片嫩嫩的叶子,这是寡叶。接下来,一排、二排、三排、四排、五排叶子陆续长出,每排叶子处都会插条,插的是偏条,偏条上要结瓜,结出的瓜品质不好,所以这几排叶子的偏条要掐掉,不掐掉会消耗养分。
每墩瓜的长势不会一样,有的已四五排叶子,有的才两三排,故此只要长出偏条,就须立即掐掉,瓜地里一天也不能离人。
从第六排叶子开始,偏条不再掐。等到第七、第八排叶子处的偏条长出后,要打顶,即把主条的头掐掉。第六排叶子处的偏条首先座瓜,到第七、第八排的座上瓜,瓜农要进行比较,比较瓜的长势、形状、皮色,留下一个,其余掐掉。这时,主条已长至80公分长,开始拾条。把主条沿瓜趟横放,和对面瓜趟的瓜条平行放置,两三天,瓜柄处的嫩丝长长,相邻瓜条的嫩丝缠在一起,整个一趟瓜的瓜条连接成一片牢固的网,大风刮起也不致于刮断瓜条。
我们在电影电视上看到大堆大堆的瓜,以为瓜类是高产作物,其实不然,一墩瓜只结一个瓜。为了这一个瓜,瓜农付出的劳动无法想像。用民勤话说,爬倒起来,再爬倒再起来,不知要经过多少次。
2019年开始,我在民勤湖区驻村,到种瓜时节,一部分村民去收成镇打工帮助瓜农掐条拾条。我们作为驻村工作队前去看望务工群众。去年,我们又去看望,帮忙掐条一天。当时没有什么感觉,第二天早上起床,腿竟痛得从床上拿不下来,整个一天,没办法走路,每一步都特别沉重,尤其大腿肚子,痛的同时感觉绑着一块大石头。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三天,第四天才略见好转。
以前,我没有特别感受到农民种庄稼的辛苦,这一次开始,我真正体会到庄稼人的不容易,内心深处真实地认识到不能浪费劳动果实,浪费了,对不起付出的劳动。
四
瓜成熟了,出瓜是个大问题。
瓜趟有七八十米长,架子车拉不进去,只能用袋子背筐子提。筐子提好一些,一筐装三四个瓜,娃娃们高兴一趟一趟跑,玩好了也多少干点活。大人们用袋子背,一袋装八九个,50多斤不算太重,可是掮在肩膀上却压得人直呲牙,圆圆的瓜正好垫在肩上,生痛生痛。瓜趟上有瓜秧,要从中间的瓜沟走。瓜沟底部是尖的,人走不稳很容易摔跤。运气不好的时候袋子里的瓜要压碎好几个,瓜烂了只能立即吃掉,嘴里是甜的,心里痛得要死。
出瓜问题在生产队大集体时代好解决,人多一人背一回半块地就没了。包产到户后得和邻居们换工,搞小型互助组。现在,瓜农和铁匠联手发明出一种平板推车,4个轱辘撑起粗钢管架,架上平放一个中间凹下去的铁板,两侧轱辘间距可以调节,推车横骑瓜趟上,轱辘走在两边瓜沟里,一边瓜沟跟一人,同时摘三趟瓜。边摘边向前推,毫不费力,一行走完,刚好垒满一车。
民勤有句俚语:干啥的务啥。意思是干某种工作的人会专心钻研这个工作。民勤人专门种瓜,就会在种瓜的各个程序上动脑筋,这样的科学发明往往最接地气,最为实用。
五
民勤蜜瓜较为文雅的吃法是杀成牙子。说来也奇怪,蜜瓜上天生就长着纹路,这些纹路隐隐约约和前几年盛行的三维立体画一样,稍微眯一下眼睛立马显身。外地客商经常会问:“你们杀瓜时为啥要眯眼睛?”我们只是笑笑不会立即作答。拿刀杀瓜,每一牙子大小一样,匀匀称称,瓜牙尖恰好在瓜把与瓜顶处。
吃瓜须吃七八成熟的瓜,这时的瓜瓤是硬的,噆起来咯噌咯噌有嚼头。
瓜完全长熟会自动落把,我们叫“落把瓜”。落把瓜的甜度、糖分都达到一个相当高的程度,吃完第二天,两边嘴角会裂开口子,说话痛,吃饭痛,只要脸部动弹,肯定痛。
民勤蜜瓜还有一种吃法,蘸着炒面吃。把青稞炒熟磨成面粉盛一个盘子,切成牙子的民勤蜜瓜在盘子里一摁,蜜瓜不水了,炒面也不呛了。或者把蜜瓜一杀两半掏掉瓜籽放几勺炒面挖着吃,能当饭吃饱。现在民勤县城的大小餐厅,在蜜瓜上市的节气,都会备一道菜,蜜瓜蘸炒面,不过吃法要文雅许多。餐厅会把蜜瓜削皮,切成枣儿略大的小块盛盘,再加一份炒面,旁边放一牙签盒,登时,每个人都变得绅士起来,抽出一根牙签,在瓜牙上一戳,再在炒面盘子里摁一下,左右倾斜荡一下,很享受地送进口中。不管大小场合,炒面可能要剩点,蜜瓜牙是肯定不会剩的。作为民勤人,我有时也在想,蜜瓜年年吃,到节气天天吃,进入县城餐馆,还要点一道,吃得还是那么享受,仿佛从来没吃过的样子。后来我逐渐明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民勤种瓜,自然造就民勤人爱吃瓜的习性,这种习性与生俱来,伴随终生。
前面说过,一墩瓜只结一个瓜,可是在头茬瓜摘掉后,瓜秧还活着,还要长一个阶段。这一阶段,有些瓜秧上会再次座瓜,到秋分节前后,可长至半大左右,有瓜的味道,皮翠,瓤翠。由于天气渐渐转凉,这些瓜能放一段时间。我的家乡人又发明出新吃法,炒上吃。洗净,切条,取籽,与辣椒混炒,还真是一道菜。国庆节前后,在收成镇,在西渠镇,在双茨科镇这些蜜瓜地区,饭点随便走进一家,保准能吃到蜜瓜辣子菜,拌上拉条子,辣酥酥的特别开胃。
六
自从张骞出使西域带来瓜种,蜜瓜在中国西北遍地开花。民勤蜜瓜的种植始于清末光绪年间。那时,有个叫张建勋的民勤人在新疆任职,任职期满回家所带的行囊中就有一袋瓜种。行至半道,遭遇劫匪打劫,随身财物被全部劫掠,瓜种撒落一地。张姓官员悲凉至极,一颗一颗拾起,一路乞讨回到家中。他把瓜种分散到各家各户,从此蜜瓜的香气在民勤大地开始氤氲,直到现在飘溢天下。
民勤人有个习性——执着。比如这个种瓜,一边种一边务习,终至品种越来越丰富,技术越来越成熟。从开始的白兰瓜,到银帝,到黄河蜜,再到玉金香、金红宝,现在又新出一种西州蜜、斗牛小瓜。种植技术上,原来是露天种植,后来是覆膜种植,再后来是日光温室种植,现在又是育苗栽培。无论品种多么丰富,种植技术多么现代,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使民勤蜜瓜越来越甜,越来越好吃,以此让天下人记住民勤蜜瓜的甜,从而记住民勤。
过去民勤有句土语:天下有民勤,民勤没天下。这是清末、民国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句话,意思是民勤条件艰苦,民勤人为了生活,流亡到全国各地,因为民勤自然条件不太好,外面的人不愿到民勤来,所以民勤没天下。现在不同了,居住本地的民勤人守住了这个地方,找出了这个地方的出彩点,开发蜜瓜产业。不仅每年有很多外地商贩来民勤贩瓜,有些外地的科研机构甚至常驻民勤,帮助进行蜜瓜研发,民勤有了外地人,外地人还很多。
民勤蜜瓜是葫芦科植物,是用民勤白兰瓜与墨西哥甘露杂交选育的新品种,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及柠檬酸、胡萝卜素和维生素B、C等,可消暑清热,生津解渴。在盛夏,一块清爽的民勤蜜瓜进肚,就什么烦心事都没有了。
上苍没有赐给民勤这块土地多的雨、清的风,独独送来两个大大的沙丘,于是,风多、沙大、干旱、少雨就成为这片土地傲人的说辞。美国的一本杂志中说,“民勤已成为世界不易生存地之一”,但是民勤人可不这么认为,他们说这里没有工业,没有烟尘,大地是干净的,空气是干净的,地下水是干净的,长出来的民勤蜜瓜肯定也是干净的,是绝绝对对的绿色无污染食品。民勤人也懂得与时俱进。把无污染的蜜瓜拿到兰州,拿到北京,让专家品尝。2003年,民勤蜜瓜通过绿色食品认证;2007年,获得北京奥运会推荐果品二等奖;2019年获得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证书,民勤是不含一点水分的中国蜜瓜之乡。现在,又是“甘味”农产品里的拳头产品,外地人一说起吃甘肃水果,就是一句话,“甘味”就是民勤瓜。
实际上,不论哪个地方,一种吃食就是一种文化。民勤蜜瓜也是一样,她是民勤人吃苦耐劳精神的一种演变,是民勤人身居大漠、勇阻风沙的一种精神体现。正因为如此,每一个从民勤出生、走出民勤的人,都会深深地打上民勤精神的一种印迹,每一个来过民勤的人,都会由衷地感佩民勤人的这种坚韧品格,所以,他们不会忘记民勤大地上生长的蜜瓜,不会忘记民勤蜜瓜的甜,这种甜,甜在心里,永远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