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树德
发布时间:2023-05-18 17:27:12 来源:民主协商新闻网
1918年巴金还是一个14岁的少年,第一次从《新青年》杂志上读到有关世界语的文章,就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开始自学,与世界语结下不解之缘。
1920年8月,巴金进入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学习英语,同年,他给上海世界语学会的负责人胡愈之写信,请教世界语问题。(《巴金全集》第24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年,第433页)也是在这一年,一个叫高自性的朝鲜人在成都高等师范学校开设世界语班,教授世界语,他开始跟着高自性学习。巴金认真地学习世界语,并持续不断地学习下去,是1924年到1925年这段时间。当时他在南京读书,找到了世界语课本,便开始学习,每天一小时,从不间断,遇到生词就求辞典帮助,一个词也不放过。一本书读完,就读第二本。巴金说:“不到一年我就可以自由使用世界语了,在通信、写文章方面用得多些。”(《随想录》作家出版社,2005年10月,第383页)巴金学以致用,他从世界语翻译了几十万字的文学作品。
巴金从世界语翻译的第一部文学作品是《骷髅的跳舞》。《骷髅的跳舞》,日本秋田雨雀著,1930年3月上海开明书店初版,译者署名一切,“一切”是巴金早年从事无政府主义活动和写作时用的一个笔名。全书包括三个短剧:《国境之夜》《骷髅的跳舞》和《首陀罗人的喷泉》。
秋田雨雀(1883—1962)是一位著名戏剧家和作家,而且是位世界语者。秋田雨雀的作品早期受自然主义影响,后来走上现实主义的道路。由于他对现实生活的怀疑和不断探索,最后终于成为社会主义者,被尊为无产阶级戏剧运动的先驱。除剧本外,秋田雨雀的作品还有小说和儿童文学。
秋田雨雀的这本戏剧集中的三个短剧,反映的是作者对人类没有种族、国家、等级的差别,互爱互敬的平等社会的渴望。《国境之夜》讲述了在日本北海道地区一个大雪封冻的夜晚,一家三口无法找到取暖歇息之地,最终三人只能冻死在雪中。批判了资本主义积累期,个人主义者虚伪的、冷酷无情的人生哲学。《骷髅的跳舞》描写了日本大地震和大火灾之后伤残无数的惨烈情景。《首陀罗人的喷泉》是借借宿人之口,道出印度大饥荒所导致的人口大量死亡,以致人吃人的惨状。
巴金说:“人类爱的思想,打动了我的心。”(《巴金译文全集》第7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第472页)他决定把《骷髅的跳舞》翻译成汉语,介绍给中国的读者。
秋田雨雀的这本世界语版的《骷髅的跳舞》,是巴金1928年3月在巴黎冒着春天的微雨,从塞纳河畔一个旧书摊上花两个半法郎购买的。几天后的一个清晨,巴金坐在卢森堡公园一棵大树下的长椅上,读完这本《骷髅的跳舞》,而在一年后上海的春天,他把这本书从世界语翻译成汉语。
巴金翻译出《骷髅的跳舞》一书32年后的1961年,译者巴金与作者秋田雨雀在日本东京见面了。这一年的4月巴金担任中国作家代表团团长,赴日本东京参加亚非作家会议常设委员会紧急会议。在回国前一天,秋田雨雀参加了中国作家代表团的告别酒会。那时,秋田雨雀已经是78岁高龄,巴金也已经57岁了。这是巴金与秋田雨雀第一次见面,也是最后一次见面,秋田雨雀“不死鸟”的战斗精神给巴金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不幸的是第二年5月12日,秋田雨雀在东京去世。三个月后的8月24日,巴金写出《“不死鸟”的雄壮歌声》一文,叙述他与秋田雨雀的友谊,赞颂秋田“完美的人格”和他“歌颂生命和光明的‘不死鸟’的战斗精神”。(《巴金全集》第15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346—349页)这堪称世界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